旺季却在紧缩,地产商们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吗?
2018-10-19 11:4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旺季却在紧缩,地产商们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吗?

如今是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但是地产企业并没有拿出风光的销售业绩,反因捉襟见肘的境况吸引了外界的眼球。甚至,很多企业为了转型,抹去了其“地产”之名。

投资FF难付款,恒大全集团停止招聘

10月16日,地产巨头恒大与FF公司的纠纷产生了新剧情。据腾讯报道,FF中国60余名员工没有收到本应15日到账的8月21日至9月20日的工资。报道称,这批员工计划近期进行集体劳务仲裁。

恒大与FF之间的不和被公之于众,始于10月7日恒大健康的一纸公告。恒大健康称,贾跃亭半年耗尽恒大8亿美元后,又向恒大提出再提前支付7亿美元,恒大同意在满足支付条件的前提下,提前支付7亿美元。然而,贾跃亭在没达到合约付款条件下,就要求时颖(实控人为恒大)付款,并以此为借口提出仲裁,要求解除所有合作协议。

实际上,恒大自己已经过上“节衣缩食”的日子。有媒体报道,在2018年10月8日,恒大集团会议上,恒大董事长许家印在会议上称:一是从今日起恒大全集团停止招聘;二是优胜劣汰,提升团队战斗力,并劝退5种人以及清除3种人;三是精兵简政、提升效率。新华日报财经向恒大集团内部人士求证,目前恒大确实停止了社会招聘,但还保留校园招聘计划。

此种局面下,恒大向FF提前支付7亿美元谈何容易。

高呼“活下去”,万科背后却有另一番举动

许家印的表态,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房地产的另一巨头,万科董事长郁亮已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

9月28日,万科集团在深圳召开2018年秋季例会。传出的现场照片显示,万科布置的会议室主基调为红色,再配以“活下去”的主题字样,极具视觉震撼力。据媒体报道,在9月的万科南方区域月度例会上,郁亮便呼出“未来三年的目标是活下去”的口号。

不过,万科高呼“活下去”的同时,具体动作却引人思考,包括逆周期拿地、收购项目股权等。

万科10月公告显示,公司9月新增加项目 14 个,占地面积225.3万平方米,权益价值120.01亿元。另有公告显示,华夏幸福拟转让5家项目公司的部分股权给北京万科,交易价款约为32.34亿元。

数据显示,万科三季度合计拿地的权益金额达到458.7亿元,超过保利、碧桂园、融创、恒大四家房企的244.1亿元、137.9亿元、69.1亿元、62.4亿元拿地权益金额之和。一些房企是真的在战略收缩,而万科却在逆势而动。

争相降价促销,碧桂园有资金回笼压力

此外,“厦门万科白鹭郡五折甩卖”的消息也引发市场的关注。尽管万科回应称,这只是毛坯交付的价格,并不像传言的“五折甩卖”那般夸张。但是,这样的行动也不免让同行焦虑。最近,地产企业们纷纷掀起了一股楼市降价促销的热潮。

国庆期间,碧桂园在上海浦东远郊、江西吉安和上饶、河南平顶山等地的多个楼盘实施大幅度降价的消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10月8日,碧桂园回应称,确实推出了降价促销措施,但不是全面降价或者是大面积降价,只是在个别城市的个别项目进行了打折促销。

碧桂园同时称,在国庆长假期间,包括万科、恒大都推出了促销措施,碧桂园是在整个市场做了这样一个选择之后做出的跟随动作。总体来说,这是目前市场环境下随行就市的一个选择。

然而,碧桂园的资金回笼压力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其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的马来西亚楼盘“森林城市”陷入了麻烦。继8月27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公开表示将不再允许外国人购买“森林城市”后,10月9日马哈蒂尔再次强调了对“项目专门为外国人建设”的不欢迎态度。

据了解,为了投资顺利进行,碧桂园表示愿意配合当地政府的住房保障工程。但目前马来西亚政府对其的态度还未缓解。

谋求“去地产化”:

主业未变,“改名”先行

在A股和H股市场上,房地产公司的股票表现同样不佳。近4个月以来,相关地产板块指数下降了近50%。

而具有忧患意识的房企们,纷纷寻找发展出路,甚至生出“去地产化”的想法。今年以来,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掀起一阵“改名潮”。9月12日,保利地产公布,公司更名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不久前9月7日,“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而在6月份,就先后有三家房企宣布更名,包括合景泰富地产变更为合景泰富集团、中骏置业变更为中骏集团、龙湖地产变更为龙湖集团。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已有 18 家房企在自己的名字里面将“地产”二字给去掉了。

此前的案例,还包括恒大地产更名为恒大中国,融创地产更名为融创中国,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中国,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众多企业更名都是去除“地产”字眼,弱化地产开发主业的色彩。至此,新华日报财经发现,十年前各路资本争相涌入的房地产行业,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争相涌出。这种趋势,也反映了房地产企业正在积极转型升级、进行多元化跨界发展。

有专家分析,“去地产化”其实不是去掉房地产,房地产还会是这些企业比较主要的一个经营方向,只是在每个企业里的比重各有不同。地产商们谋求转型是真,但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思路与发展前景,仍然有待观察。

记者:武超

编辑:甘欣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