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国发院:以更积极宏观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018-10-20 18:4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人大国发院:以更积极宏观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认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也出现了一定的下行压力。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地进行调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报告指出,从GDP增速看,前三季度我国6.7%的增速继续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分产业来看,工业增速基本保持平稳,服务业增长依然较快。从企业效益看,2018年1月份-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达到了16.2%,在去年同期21.6%的增速基础上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从就业形势看,2018年1-8月份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9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0%,明显快于时序进度。

当前有观点认为,由于CPI涨幅不断扩大,四季度整体经济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对此,报告认为,四季度通胀风险总体可控。首先,1-9月份CPI的同比涨幅为2.1%,仍处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之内。其次,伴随着四季度CPI翘尾因素的减弱,10月份之后的CPI同比涨幅难以出现进一步大幅扩大的情况,因而全年CPI涨幅不会超过2.5%,通胀风险不大。

“不过,明年尤其是明年上半年,受今年物价水平‘前低后高’走势带来的翘尾因素以及‘猪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的通胀风险值得高度关注。”陈彦斌说。

报告认为,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更加相机调控。具体而言,主要需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扩大内需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大居民消费与提振民间投资。二是加大财政政策的积极力度,重点通过减税降费等方式降低当前有所偏高的宏观税负,更有效地应对经济的下行压力。三是货币政策需要维护流动性的稳定充裕,并且加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使前期出台的降准等一系列政策操作有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四是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从而更好地承担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五是加强各类宏观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要形成合力。在美国处于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中国应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偏紧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这一政策组合,保证国内宏观政策的独立性。六是加强预期管理,引导公众预期保持稳定。

(经济日报 记者:熊丽 责编:武亚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