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视热销背后的商业秘密
2019-01-02 17:3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讯(通讯员 孙华)小米电视在2018年中国彩电市场上,销量短期放大背后,并没有什么先进的商业模式和领先的科技产品,就是基于传统“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并通过不断更换各种代工厂,压低代工成本,从而维护在市场上的低价格优势。

  没有看错,小米电视32寸年底放价只要699元,这基本就是那些只在淘宝平台上销售的山寨、杂牌32吋电视的销售价格。那么,作为品牌商的小米电视,又是如何做到这么低的售价?是企业真的不赚钱,还是另有隐情?

  今年以来,在互联网电视品牌阵营集体衰退、持续暗淡的时刻,小米电视却凭借“没有更低、只有更低”的低价格竞争力,在互联网电视阵营“一枝独秀”,更成功搅局彩电一线市场。甚至还喊出力争2018年销量第一的目标。

  从今年5月开始,为了响应小米集团整体上市的利好,小米电视便频频对外界释放出“月度第一”、“季度第一”等一系列好消息,甚至在今年双11期间还自造了“40多项第一”,急于释放自身在彩电行业的竞争力。最终试图证明,其通过低价格手段完全可以抢夺中国彩电行业的冠军宝座,从而完成乐视当年未能兑现的诺言。

  透过小米电视今年规模持续上涨的闪亮市场表现来看,并非得益于一直对外宣称的“高性价比”优势,更不是“造世界上最好电视”梦想而受到用户认可,实质就是为了追求“市场第一”而不断发动价格战的短期行为,这种价格战在90年代的CRT时代就已经证明了是“伤害行业、又不利己”的短视行径。2016年,乐视电视从巅峰一落千丈也验证了这种恶性竞争的危害。

  从小米“硬件+IoT新零售+互联网内容服务”的商业模式来看,利用互联网宣传造势、利用产品低价引流的做法,带来的就是产品质量差、用户体验差、产品维修服务得不到保障等致命伤,“萝卜快了不洗泥”并不是企业快速扩张的捷径。

  多位彩电业内人士告诉家电圈,小米电视的热销产品型号,主要集中在32吋、40吋、43吋,以及50吋等中小尺寸上,其日常零售价都在800元至2300元的区间内。碰上618、双11、双12等促销节点,价格还会向下出现10-20%左右下调。其中,32吋促销价最低会跌至700多元,这基本上相当于淘宝上大量杂牌和山寨品牌的价格水平;跟其它品牌企业相比,价格线平均要低出20-30%左右。在这种近似于彩电市场上“杂牌机、山寒机”销售价格下,小米电视还要想保证品质,保证性能,可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那么小米电视到底又是如何实现这种“低成本”竞争的?除了没有其它彩电企业的大量研发团队和体系、智能制造等基础体系投入外,同时在销售渠道小米坚持的“工厂直营”即主要通过线上自有及各大电商平台直营,也节省一定的成本;但是,最为核心的,则是小米电视的“低成本代工模式”,以成本最低为导向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彩电代工厂聚集区,寻找多家代工厂贴牌生产,从而无底线地降低整机成本。

  据了解,小米电视整机除了通过纬创、新谱电子、广东TCL、深圳兆驰等企业代工外,还通过苏州乐轩科技、瑞仪(广州)光电子以及富士康等近十家企业代工。其中,像32吋、43吋、55吋等主销型号,就同时在多家工厂代工生产。

  对此,业内知情人士坦言,一般来说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工艺可靠和稳定,应该选择固定1、2个代工厂,但是像小米这样同时选择好几家,而且同一个规格同时在多家贴牌,显然是为了追求成本的最低化。

  此前万象数据发布的10月产品差评榜显示:小米电视多款畅销电视,位居差评榜前10强。其中前6款用户差评最多的产品中,小米电视一家占据5席,涉及画质、品质等。这再次表明,小米电视“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策略,越来越多受到用户质疑。

  这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无疑是相当可怕,毕竟在彩电业小米品牌知名度才刚打开局面时,就遭遇用户如此多的产品差评,这是无法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忠诚度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电视虽然基于“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竞争力,实现了在低端市场上的销量增长;但是,在产品质量上的低成本,最终很容易将小米电视推向市场和用户的对立面,从而失去来自市场的增长和用户的信赖。

责编:朱德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