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会秘书长访谈录 | 彭艳妮:要重视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2018-05-11 16:44:06 来源:善达网

善达网策划的《公益十年——中国基金会秘书长访谈录》专题报道,计划采访业内知名基金会秘书长,请他们聊聊对中国公益这十年的思考。本期采访嘉宾为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

\

人物简介:彭艳妮 曾任佳通集团UID公益基金主任,将麻省理工大学的“U型理论”课程成功落地中国。在英国文化协会工作期间,主持设计和实施了“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将社会企业的概念引入中国并推动了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此前在民政部工作了6年。现任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采访时间:2018年2月6日

采访地点: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万通中心C座1505室)

“我听从内心的召唤”

马广志:你是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什么机缘进入民政部工作的?

彭艳妮:1996年我大学毕业,本来是想找一份公司管理方面的工作,但很多公司没有进京指标,当时我是有留京指标的。就只好考公务员了,恰好民政部当时招人,我就考上了。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个意外,进民政部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

马广志:在民政部哪个部门工作?

彭艳妮:不是自己想去哪个部门就能去的,完全靠部里分配。我去的是社会福利司,主要工作领域是社会福利、孤儿和残疾儿童的保护。

马广志:后来这个司好像是跟社会事务司合并了。

彭艳妮:是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通过后,民政部精简了一半人员,社会福利司就跟社会事务司合并了,社会事务司主要负责婚姻、殡葬、流浪儿童等方面的工作。合并后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是窦玉沛。现在闻名公益行业的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当时还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2001年时,我有机会就去英国读了一年研究生。

马广志:什么机会?

彭艳妮:当时英国外交部和联邦事务部 (FCO) 出资设立了一个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奖学金很丰厚,也是英国政府最具代表性的旗舰奖学金项目。经过民政部筛选后,又通过英国大使馆的面试,我拿到了这个奖学金,后来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取得“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策与发展”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回来后我就辞职了。

马广志:为什么?在民政部工作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彭艳妮:感觉在机关工作思想还是受束缚,我更喜欢自由一些的工作。

马广志:放弃民政部工作,甘心重新定位自己,这很难得。

彭艳妮:其实没什么,我还是愿意从事跟我学习背景相关的工作。在家待了大概半年左右,2003年8月我就去了英国文化协会(BC)工作,主要负责公民社会领域的项目和社会创新项目、社会企业项目,在那里工作了8年多。

马广志:这期间,你主持设计和实施了“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现在,“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已是如火如荼了。

彭艳妮:我去之前,BC有很多项目,包括跟民政部合作民非年检制度改革项目、和商玉生老师的恩玖合作NGO培训项目等,但这些项目规模都不大,影响力也小。2006年,BC进行项目管理改革,要做一个大型的有影响力的项目。

2006年BC就和中央编译局以及英国的合作伙伴杨氏基金会(Young Foundation)合作举办了一个专门讨论社会创新的国际论坛,国内外嘉宾各占一半,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亲自参加。

社会企业的概念在会议上一经提出,就很受大家欢迎,也引发了热烈讨论。2007年便开始专门设计社企项目,当年我还带团去英国看社会企业的发展,回来后就做了一系列课程设计,开始做相关培训。

马广志:但在“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的规模越做越大时,你却从BC辞职了。

彭艳妮:BC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接触到很多国外资源。我从社会与发展项目官员、社会政策顾问一直做到社会和发展部社会发展助理主任。

但BC毕竟是一个英国机构,它总要问你,这个项目给英国能带来什么好处?而且有一个天花板,三四年时间就会换一个领导,我就想找一个更好的平台。从BC出来后,我没有了这方面的束缚,也不会因为外国机构的身份,做事情总是隔一层。

马广志:于是你就去了佳通集团并担任UID公益基金主任。

彭艳妮:为什么去UID?因为这个机构的使命是要促进政府、企业和民间三大部门的互相理解和跨界交流合作,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这也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就去了。

我在UID工作了一年,其实就是做一个项目,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创新型领导力行动学习项目(IDEAS China Program)”引入到中国落地实施,合作伙伴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院长薛澜和王名老师都是那一期的学员。

这个项目每期是30人,政府、企业和NGO分别占1/3,但到最后,真正的来自草根组织人却基本看不到。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还是想为民间NGO及公民社会的发展做点事情。但老板还是愿意跟政府合作,我就决定离开了。

马广志: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心情肯定很郁闷。

彭艳妮:是的。那段时间挺苦闷的,期间我找过永光一次,他当时是南都公益基金会(下称“南都”)的理事长。因为南都是BC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2009年就认识了。我是非常钦佩永光的,他对我说,你还是应该干你自己想干的事,不喜欢干就下决心离开。

于是我就辞职了,老板特别不希望我离开,她妈妈都出来挽留我。但我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就从UID离开了,时间是2012年10月。

马广志:三次辞职,都是你主动的选择。有没有动摇和后悔过?

彭艳妮:前后两次我都是裸辞,我不甘心生命耗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现在再回头看当时的辞职,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的选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