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这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也是求知欲的源泉。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如果学生自己有兴趣学习,那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然而,事实上,兴趣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即便是学生对于某一事物或学科有天然的兴趣,兴趣的持续提升也需要后天的管理,才能够在某一领域或学科取得出色的成绩。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这对大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难题。现实教学中,真正具备这一能力的老师并不多。再加上,目前中小学基本都在40-60人左右一个班,老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情况充分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上也不太允许。
那么这一难题,如何解决?
人工智能技术历经6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爆发期的前夜。2016年的春天,一场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的人机世纪对战,把全球推上了人工智能浪潮的新高。人工智能能战胜围棋高手,那人工智能能否引导人类的学习兴趣呢?
事实上,近十年来,从教育最发达的美国,到学习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全球都有很多机构在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即AI教育。随着机器学习、NLP、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在发挥它的作用。
创数教育创始人刘帅辉认为:AI教育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让AI系统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边界”应该有个清晰的认知。这样AI系统在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根据学生知识边界,制定对应的下一步“学习计划”。打个简单的比方,学生成绩是65分水平,我给他引导的下一步“学习计划”就是66分的知识点。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给他最大的鼓励,就是你给他的每一步学习任务他都能通过六到八分的努力就可以达到,而不是每次都需要十分或十二分的努力才能达到。而这种鼓励最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因为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每个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是千差万别的。那AI教育如何才能准确的定义一个学生的“知识边界”呢?
首先,AI教育系统要对每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在AI系统里建立一个完整的多维“知识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片森林,包括很多树干,树干上有分叉的树枝,树枝上有分叉的树叶,树叶上有分叉的叶脉,叶脉支撑整片树叶。
其次,AI系统要对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扫描,以便准确的了解学生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这样,AI系统就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下一步”该做什么。
此外,AI教育要引领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使用成长体系、情趣管理、勋章积分、线上管理员等众多管理手段,在这些系统的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创数教育表示: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研究。根据知识属性的不同,对知识点进行了分子级或原子级的拆分,以确保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边界”足够精准。同时,我们拥有国内领先的评测体系,可以准确的扫描到每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向前发展,近两年的时间,AI技术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为全球12000万人提供肿瘤诊断,为55亿笔支付提供交易安全。AI教育也一定会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提供更好的支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AI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在情感、关爱、陪伴等方面给予孩子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