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18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的在华独资法人评级公司于近期全部落户北京市朝阳区,标志着首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首批成果正式落地,这也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效。
为大力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朝阳区将出台金融“政策10条”。为落实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部署,推动国际金融创新发展,朝阳区金融办推出金融“开放36条”。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凸显半年内32家金融机构落户
2018年上半年朝阳区共吸引32家金融机构落户,其中法人机构6家,全区法人机构达到364家,占全市三分之一,新增外资金融机构4家,全区外资金融机构达327家,占全市65%以上。
落户朝阳的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多,且全部为持牌机构,其中银、证、保类均有法人总部机构落户,注册资金总额近120亿元。其中,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落户,使朝阳区外资法人银行总数增至6家,占全市67%。落户机构涵盖了银行、财务公司、证券、期货、保险等各种类型,丰富了朝阳的金融业态。
作为首都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金融业是朝阳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自2008年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金融办以来,全区金融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北京CBD国际金融为龙头,以奥运功能区国际金融组织聚集、大望京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为支撑的区域金融体系。十年来,朝阳区各类金融机构总量从966家增加到目前的1597家,占全市四分之一。
对外开放开花结果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齐聚朝阳
今年6、7月,穆迪、标准普尔、惠誉3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华独资法人评级公司先后在朝阳完成登记注册。3家评级机构业务量占全球评级业务量的96%,在全球资本市场及商品市场中持续向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评级服务、市场化基准及数据分析服务。
“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并称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它们的落户将为朝阳区吸引更多外资机构入驻,对于提升首都金融业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既是对首都营商环境的认可,也是国际金融机构以实际行动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作出的呼应。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做好跟踪服务。”朝阳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CBD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表示,三大评级机构此次选址朝阳,彰显了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信心和对朝阳区营商环境的青睐。
6月分穆迪、标普即在朝阳注册了独资评级公司,7月惠誉博华紧接成立,从筹备、选址、设立,短短3个月内全部完成。
据悉,近两年来,北京全市上下对照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了“9+N”营商服务体系,以“一厅办理”“一网通办”等手段,极大提高投资便利。朝阳区充分发挥国际资源优势,主动上门服务,区金融办联合工商局、区税务局开辟“绿色通道”,服务三大评级机构完成设立,得到企业好评。
服务业扩大开放金融服务领域试点任务完成率达100%
据了解,自2016年5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以来,朝阳区聚焦金融管理制度创新,优化区域金融发展环境,全面推进落实金融服务领域政策。
在全区服务业扩大开放135项试点任务中,金融服务领域政策涉及28项,占比达21%,包括: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朝阳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推广中关村示范区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探索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研究开展财务公司利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开展全球资金集中管理和运营等。截至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扩大开放金融服务领域第一批、第二批试点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朝阳区中粮集团在内的51家跨国企业集团完成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备案。中粮我买网开展大宗国际贸易和保税仓业务,初步开展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中国人民人寿等五家驻区金融机构已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中石化财务、中粮财务、西门子财务等三家财务公司均已在银行开立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专属账户,并已开展此项业务。
同时,区域内新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爱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目前朝阳区内北京聚美优创科技有限公司、中粮我买网、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新的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开展支付业务。
此外,前段时间,中国银保监公布第一批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名单,全国共有12家保险公司总部获批试点资格,其中仅有两家外资保险公司——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均为在朝阳区注册纳税的保险企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
朝阳力推“政策10条”和“开放36条”
近期,为对朝阳区金融产业政策和开放政策进行大力升级,朝阳区出台了《北京市朝阳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共10条措施,简称“政策10条”。对新落户符合国家对外开放和首都功能定位的金融机构,从资金补贴到人才建设,全面给予大力支持,包括一次性开办费用补助、办公购房、租房补贴力度都较上一轮政策大幅提升。
“政策10条”还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扶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文创产业发展,服务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全国公共文化中心建设;对投资、培育出“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支持“蜂鸟计划”的金融机构、pe、vc机构,给予专项支持;对推动朝阳区企业上市发挥突出作用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扶持。
“政策10条”的导向,就是“放水养鱼”,大力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
为深入推进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国际金融创新发展,朝阳区金融办制定了《北京市朝阳区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构建金融业双向开放新格局的若干意见》,一共分为7大板块36条,简称“开放36条”,对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发展、营商便利,以及对外籍人才工作生活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这36条和上面提到的“政策10条”互为支撑,共同构建新时期朝阳区金融业发展的全新政策体系。
“我们还将对北京市重点引进的金融机构人才,给予支持和服务,将重点针对出入境签证、永久居留权、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方面的需求,加强市、区部门联动,力争实现有效突破。新一轮鼓励政策中,朝阳区会特别突出加大对外资金融的支持力度。我们近期正在酝酿加强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设立系统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和团队,开展全流程、智能化服务。”朝阳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2018北京CBD国际金融论坛在京举办
9月14日,2018北京CBD国际金融论坛将在朝阳区规划艺术馆三层水云间举办。本次论坛以“新起点 新开放 新征程”为主题,发挥朝阳区国际资源优势,重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高层代表作为演讲嘉宾,围绕金融业双向开放、双支柱监管架构、管理金融风险、开放背景下的产融四个议题,共同探讨协同发展,凸显权威性、高层次和国际化。
本次论坛共设立政策发布环节、金融机构入驻仪式环节和演讲环节。在政策发布环节将发布《北京市朝阳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政策十条)和《北京市朝阳区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构建金融业双向开放新格局的若干意见》(开放三十六条)两项政策内容;在金融机构入驻仪式环节,邀请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和法兴银行、招商局集团财务公司、人民人寿等机构代表参加。
应邀出席论坛的人员还包括来自中国证监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兴业银行、德国安联保险、法国航空航天保险联合体等多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全球高层。会议聚焦金融业对外开放、防范金融风险,研讨金融领域的前沿性重大热点问题,推动产融结合,展示朝阳区金融业发展成效,营造国际金融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合此次出席圆桌会的嘉宾名单,记者了解到,十年来,朝阳区国际金融特色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全区各类金融机构总量从966家增加到目前的1597家,占全市四分之一。机构落户以每年50家的数量持续增长,聚集态势强劲。
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驻华机构,德意志银行、蒙特利尔银行等外资法人银行,中金公司、中德证券等合资券商,中意人寿、中英人寿、中信保诚人寿等合资保险,大众汽车金融、宝马汽车金融、奔驰汽车金融等汽车金融,瑞士再保险、法国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等外资再保险,纽约泛欧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等外资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道琼斯、标准普尔等美国股指机构等国际知名金融组织均落户朝阳,朝阳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中国的首选地。
朝阳区内聚集了银行、信托、财务公司、汽车金融、证券、期货、基金、直投、保险、再保险等各类型金融机构;PE(私募股权基金)、VC(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交易所、第三方支付等新兴金融业态加速聚集,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已实现了全牌照覆盖。
十年来,朝阳区金融业实现高速增长,规模总量逐年提升,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增加值由173.8亿元提高到669.3亿元,年均增长16.2%;营业收入由761.9亿元提高到3806.5亿元,年均增长19.6%;利润总额由974.9亿元提高到2302.7亿元,年均增长10%,金融业贡献显著增强,逐渐成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