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那时国家百废俱兴,精神渴求急迫,我在江汉路新华书店排长队买过中外文学名著的首版首发。少年时代痴迷绘画,偶尔买打折的画册揣摩,每逢过年,家里要贴年画,我总是揣着一笔不菲的资金,到江汉路新华书店挑选年画,我把平时看好的国画类艺术作品,统统买个够,回家张贴每间陋室,蓬荜生辉,全家老小心情大好。有一年除夕,姐夫给我2元压岁钱,刚拿到手,我就兴冲冲地跑到古籍书店,将心仪已久的《芥子园画谱》抱回家放在枕边研习,每天临摹。每次到江汉路和交通路逛街,我必逛一趟这两家书店,光巡视一下书店的店堂和书架,闻闻翰墨书香,不买什么书(那时买不起),就心满意足了。
新世纪以后,我做文化记者近七年,曾经在江汉路新华书店采写过不少文化名流,与这些书界名家交流对话,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推广了全民阅读。人与书、与书店的邂逅流转,总是真的、善的、美的,诉写着不尽的情缘与沧桑。好的实体书店,应该是有灵魂的、有温度的。它不仅是读书人的美好体验和集体记忆,更关乎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和都市气质;某种意义上,它是城市的人文地标和永不熄灭的“文化街灯”。江汉路新华书店歇业六年后,强势回归中山大道,我又可以再续前缘,做个快乐、充实、丰富的读书人,按照儿童文学大师雅诺什的说法,我又可以继续做个“在生活的暗处打开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