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万建辉)曾卓、姚雪垠、周小燕、陈伯华、莎莱、夏菊花、夏雨田、吴雁泽、谢芳、王玉珍……这些耳熟能详的文艺界大家,有的在武汉工作、成名,有的在武汉成长,从武汉走向全国。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人物专著《人文流韵》,昨日在汉首发,该书显示武汉是全国文艺重镇,孕育出当代中国一大批文艺大师。
该书主编吕书臣介绍,武汉知音文化研究会组织一批作者,通过采访50位文艺大师和50位文艺名家本人或亲友,历时两年多,编辑出版《人文流韵》一书,记录这批文艺大家的人生历程、艺术贡献。
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成名的著名歌唱家吴雁泽,1964年到武汉工作,1992年调回北京。为采写吴雁泽在武汉工作、生活的经历,吕书臣今年特意赶到北京。吴雁泽身体不好,但热情接待了他。吴雁泽告诉吕书臣,他一直忘不了1965年周总理观看了武汉歌舞剧院演出的《东方红》,他的一曲《赞歌》引起了周总理注意。演出结束,周总理握着他的手说,“你很年轻,很有潜力……希望你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扬光大”。
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从小随父母在汉口、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迁徙,1950年,谢芳随家人回到武汉,第二年从汉口圣罗易女中毕业。谢芳后来回忆:“那时楼下总有音乐传出,是中南文工团音乐部的演员在排练节目,我有时也跑过去跟着哼上两句。”这个天资聪颖的小姑娘引起文工团领导注意,经过测试,被文工团录用,成为一名歌唱演员。有了这个渊源,才有后来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及影片《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在歌剧和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扮演韩英,并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红海内外。少有人知道王玉珍童年时代生活艰辛,1950年经推荐报名湖北省文化艺术教员团的考试选拔赛,才得以进入正式的院团。在团里她做过服装、道具、灯光,许多跑龙套的活都干过。此后,王玉珍又从1000多名文艺工作者中脱颖而出,以深厚的演唱功底,被选拔到湖北省歌剧团,这才为她日后的成名作赢得平台。
吕书臣说,还有一些文艺大家,如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汉剧大师陈伯华等,本已联系好,但还没来得及采访,他们便驾鹤西去,这让他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