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业需要挤泡沫
2017-01-03 08:27:0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万旭明

没想到

2016年年初,伴随着《美人鱼》近34亿元的成绩,对中国影市年票房超550亿、甚至600亿的期待开始出现。可仅仅一个月后,市场就跌入低谷,随后更出现了暑期档、国庆档的接连缩水,响亮的耳光一个接着一个。但必须要说,这一场极速降温,来得很好很及时。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影市保持着高达40%至50%的增速,但这背后是极简单粗暴的增长模式。2013年,全国银幕数仅为18195块;短短3年后,已经暴增至40917块。与此同时,电商疯狂烧钱补贴票价,一度出现了9.9元的超低价。终端在烧钱,上游同样热钱涌动,连过去难以找到投资的文艺片、新导演都坦言“找钱没那么难了”,中小成本电影的门槛也由数百万元涨到了千万级。

烧钱式的粗放增长,在一定时间内的确能烧出一把火来,但它带来的还有市场的混乱。于是,《叶问3》的“幽灵场”票房造假出现,电影背后的资本陷阱越来越多。至于烂片嘛,不到一年的最后一天,谁也不知道烂的底线在哪。

在过去的这几年里,电影业离电影本身已经越来越远。2016年的这一场速冻,或许会促成一次冷静。观众不会永远人傻钱多,徒有银幕而没有好电影,只会形成一个外强中干的市场。高烧退去、泡沫挤出,理性或许才会回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