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突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2017-01-10 04:20:00 来源:长江日报

—————————————————————————·分析·—————————————————————————

昨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作为科技奖年度盛事,今年国家科技奖项目有何特点?

重大科技成果突出

从今年获奖成果,特别是高等奖项的总体水平来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以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我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范例。

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是我国第一个与国际先进系统同台竞技的航天系统,使中国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彻底掌握了时空基准控制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主动权、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再比如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也使中国在粲物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陈和生说,国家近年来强调科技创新,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支持。

基础研究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这是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昨日,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揭晓,“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得殊荣。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是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也是中国本土首次测得的粒子物理学基本参数,在国际高能物理界产生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自然科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奖,17年来曾9度空缺。

2013年1月,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象征中国科研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3年来第9次空缺。

对这让人意外的结果,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当时表示,基础研究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得出结果的一件事情,不是像短平快的项目那样一日之功、一时之功能够做出来的。

新华社评论指出:“一国之科技水平离开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难以行稳致远。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抓不住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主动权,科技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奖项目中,基础研究始现突破。

恒星演化和特性恒星的形成、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高分子复合材料微加工制备及其物理与化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

就在去年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也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据悉,该项研究成果曾荣登世界顶级物理杂志《物理世界》公布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榜首。

据新华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