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新规,明确非银行支付(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主要目的是纠正和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并引导支付机构回归业务本源。央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相关决策部署,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地促进支付服务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属于支付机构客户。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涉及公众利益,一直是央行对支付机构监管的重中之重。当前客户备付金的规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等一系列风险隐患。
根据央行安排,各支付机构首次交存的具体比例根据业务类型和分类评级结果综合确定,交存金额根据上一季度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计算,每季度调整一次。
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央行或商业银行不向备付金账户计付利息,防止支付机构以“吃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理顺支付机构业务发展激励机制,引导其回归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第一步实施的20%左右的交存比例对支付机构的日常经营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支付市场平稳发展。
················解读················
引导非银行支付回归本源
不影响百姓正常使用
随着非银行支付业务的飞速发展,备付金规模在不断增长。央行数据显示,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余额已从2013年底的1266亿元,增长到去年三季度末的4606亿元;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占非银行支付机构总收入的9.52%,占净利润的比例更高。
根据央行此次出台的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存交到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的客户备付金,是不计息的,而此前备付金是计息的。从计息到不计息,这个变化是为什么?
央行支付司有关人士解释说,不计利息是为了防止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吃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理顺业务发展激励机制,引导其回归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之所以分步实施,是希望把政策意图先释放出去,让非银行支付机构根据政策要求,逐步调整未来业务方向,进行有效转型。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东表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而言,利息收入其实是副产品,靠“吃利差”其实不是良性发展的模式。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是了解市场、贴近用户和商业需求,创新场景模式,不仅提供支付便利而且可以帮助商家增加销售等,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央行支付司有关人士说,一个良好的市场,如果没有有效的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肯定不能持续。如果支付机构不是依靠提供更好的产品、更高质量的服务获客、盈利,而是靠“吃利差”,也大大偏离了监管部门在批准时的初衷。
非银行支付是网购中常用的工具,这次的备付金集中存管是否会影响百姓正常网购?央行支付司有关人士明确回应,这项政策的实施,对支付机构会产生一些影响,但对老百姓使用非银行支付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只会让老百姓的资金更安全。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