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璐)昨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前一天,他刚刚过完112岁生日。
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里一直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创造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和比较文字学方面成就卓著。周有光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我们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拼音字母化”,信息时代应增加“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
100岁时,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时,他完成了杂文集《朝闻道集》。110岁时,他的两本新书《逝年如水》和《从世界看中国》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周有光《静思录》责编廉萍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忆及与周老的交往,慨然万分:“周老早年留学日本,专业是经济金融,然后一直在银行工作。后来经济搞到一半,又改行去做文字改革、汉语拼音。因为出版周老著作,我和老人有了更多的交往,周老喜欢说一句话:‘温故知新。’至今思之,如在目前。”
廉萍回忆,每次老人都说“见到你很高兴”,初时以为客套,后来发现107岁的周老谈兴真的很浓。
周老聊天的开场白通常是:“好了,你现在可以说话了。”因为要先戴上助听器。除了耳朵,身体无大碍,读书写字、谈话会客,一如常人,对一百多岁的人来说,真是难得。周老却很谦虚,说:“不行了,老糊涂了,一百岁以后的事情,大部分都记不得了。”
得知周有光去世的消息,许多人在网上留言悼念。网友“可凡倾听”留言:“让我们重温这位可敬可爱老人的音容笑貌,祈愿老人家一路走好,早日与妻儿重逢!”作家赵瑜在微博上留言:“他过完了112岁生日,开心地离世。”
链接>>>他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载入史册
链接>>>他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载入史册
周有光对推广普及民族共同语有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他指出:“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他还说:“‘文明古国’要想成为‘文明今国’,不能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现代化’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好‘语文现代化’的准备。”
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在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的功绩已载入史册。《汉语拼音方案》以其国际化、音素化的严密设计,使得不能准确表音的汉字有了科学的注音工具,更使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索引排序、工业产品编码、制定旗语、灯语、手语、盲文和少数民族文字有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凭借。《汉语拼音方案》诞生后不久就成为用拉丁字母转写中文的国际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普及以来,采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汉字信息化、汉语国际化、普及普通话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并且欢迎批评。从上世纪20年代初,周有光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周有光并不避讳别人的批评。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的“尾声”中,周有光提倡“不怕错主义”:他认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错是难免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别人提出批评,相反更希望听到不同意见。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