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转型期的
“城市文学”
周其伦
我特别看好王芸作品的表达语境:城市的边界日益模糊,而文学所表现的却无处不在。这是作家艺术张力的宣泄,更是她作品环环相扣的呈现。
这本书由《羽毛》《控》《雀替》《架花》《嘘村古树》《我们去跳和合吧》《寻找马耳他狗》《摩擦力》八篇小说组成,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细腻触摸人性差别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当下社会人性表现的幽微驳杂景致,读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动。《羽毛》是作者用心很深的一篇小说。“幸存者联合会”里的铁杆女人宋羽、关一芹、陈小凤、朱春花都是单身,外表看风风火火可谓花红柳绿,实则她们的内心都隐藏着一段挥之不去的沉重过往。她们的粉墨登场一颦一笑,惟妙惟肖地演绎着生老病死的真情实感,令人心焦心碎。四个女人的丈夫都因故缺席,但她们没有被生活中的伤痛击倒,而是挽起手来继续前行,平实孤寂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诗意,但平凡也是一种精彩。
《我们去跳和合吧》是这本小说集最有看头的作品。一对从乡村走出来的青年,因为路径不同,22年后再次走到一起,开始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里风生水起,后因利益和猜忌几近分道扬镳。春节那天,两人同回乡间,儿时一起“跳和合”的温暖记忆,唤回了彼此的友情。我特别感慨于这个小说对人性最柔软处的撕扯和触动,于恰到好处间戛然而止。作者的叙述非常流畅舒展,让人读后很是惬意。
《嘘村古树》是反映文化传承与现代变革激烈冲突的中篇,作品中的“但老汉”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他身上那种大义凛然的刚毅性情,很实在地体现了我们民族坚毅之魂魄。作品中屡屡呈现出的那种乡村落寞和山野冷清,于我们已经不再新鲜,但小说对傩戏以及傩戏传人的深刻描写非常传神。正是“傩戏”与古树呼应,构成了一个强大而厚重的磁场,在这里似乎结局已经不重要了。
在王芸的内心里,社会转型期的“城市文学”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也进一步扩展。人们有更加复杂的情感诉求、心理需要和生活欲望,不时在现实与欲望的裂缝间挣扎煎熬,由此而来的千差万别的人生与人性的幽微驳杂景致,才是作家们应该去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