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做好“水”文章 生态融入方方面面
2017-01-25 11:22:00 来源:长江日报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空气清新……这是每一个市民的“宜居梦”。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化大武汉,突出滨江滨湖生态特色,使武汉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这一目标引发市民击节称赞。他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美丽街区”在江城处处可见。

滨水生态绿城让城市更宜居

“建滨水生态绿城可以说是我们市民最大的福祉。”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市民对“宜居之城”的迫切愿望。

梦想家美术工作室员工黄慧鑫:建设生态化大武汉,将武汉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不仅可以提高武汉市民的幸福指数,更可以提升城市发展的“绿色实力”,从而进一步吸引外来投资者和人才,形成一个“绿色”的良性循环。有了青山绿水,才会有金山银山,有了好的生态环境,城市的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和更大的潜力。

江岸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城管队员宋宏雷:时代的发展不仅赋予了武汉丰厚文化的沉淀,更赋予了武汉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好水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先进的绿色环保科技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彰显出武汉滨江滨湖生态城市特色与人文个性,让年轻人想来,年老者留恋,更让“美丽街区、幸福社区”处处可见。

江岸竹叶山集团公司霍攀:一座城市的着力点事关老百姓的福祉,建设生态绿城正是从市民感受着眼,让这座城成为生态之城、宜居之城,这也是武汉市民的热切期盼。

滨江生态绿城重在做好“水”文章

市民们憧憬滨江生态绿城的宜居之余,积极建言:打造滨江生态绿城,一定要充分利用武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彰显武汉滨江滨湖特色。

湖北海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李吟:武汉有166个湖泊,长江、汉水两大水域从境内穿过,水资源优势在世界范围内都罕见。滨江生态绿城需要在“水”文章上做足功夫,“城市因为水而生动”,武汉注定会成为一座生动的城市。

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孙鑫鹏:近年来,武汉城投集团公司重点推进供水、排水、污水“三水”项目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见证了城市的“三水治理”到“四水共治”的发展与升华。实施“四水共治”战略,打造武汉生态绿城,让武汉变得更宜居。

共青团蔡甸区委负责人袁晨昕:大江大湖大武汉,一直都是每一个生活在武汉的人日常的体验,而生态化大武汉不仅是我们的新目标,更是我们对于儿时天蓝水清的深情凝视。正在建设中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应当为滨江生态绿城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将“生态”二字融入城市方方面面

“生态化大武汉”是武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民们普遍认为,建设滨江生态绿城,一定要将“生态”二字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

省通信管理局李刚:建设生态大武汉不仅要着手于“硬件”,更要将“生态”二字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让“生态”二字深入人心。这两年,武汉不仅打造了大批“生态硬件”,而且通过这些“硬件”不断潜移默化地提倡“健康生活”“低碳出行”等生态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武汉市民的支持,这些都是实践建设生态大武汉的具体举措。今后不仅要从“硬件”上把大武汉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城市,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促使武汉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生态。

武汉保安集团职工程明晖: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对武汉的街头文化、市井小景、人文情怀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建设生态化大武汉,我个人认为,要从改善自然环境的“浅绿”,走向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深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环境。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万科金色城市小学教师谭婉:这些年来,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还是很令市民满意的,东湖绿道、园博园的建设等等,都是看得见的变化。滨江生态绿城应该在各方面突出“绿”的概念。比如,多提供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释放,对化工企业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市层面的绿化规划,使武汉随处见绿,成为名副其实的绿都。

(记者李亦中王平刘智宇夏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