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座城,就是选未来人生?
2017-02-07 10:38:00 来源:长江日报

·陌上影事·你会发现,比起迁居,或许更需正视的是,无论何处都藏有诗意栖居的可能

文/陈陌

春节回故乡对漂在都市的年轻人而言,几乎是一次灵魂拷问,除了婚姻嫁娶外,还会被迫思索离开生长之地的得失错漏。假期结束后,有人长吐一口气,重新走进星巴克。还有些人,用长假综合征,在心里再画一个问号。

正热播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探讨的正是这样的问题:人在城市间的迁移,与其说是生活的推搡,不如说是梦想的足迹。

故事中的女主角因为厌倦故乡小镇一成不变的生活,搬来东京。初入社会时,住在生活便利、布满温馨小店的三茶地区,等年岁稍长,又搬到更时尚的惠比寿,往后则是推窗可见东京塔的银座。城市对她来说,是缓缓上升的人生台阶。她的价值观是否褊狭暂且不去探讨,这种对人与城市关系角度的审视,的确在这个春节假期击中了许多人的软肋:离开故乡,是告别了安逸,还是选择了更大的希望?

即便你并未经历迁徙,但望着片中不断变换的街景,你也自然地跟着它环顾四周:你的人生期许就停在此地了吗?

2016年,国内房价又一次大涨,于是春节期间老友聚会,难免置业与人生的讨论。

我一位早早在上海买房的好友,每天接中介问询的电话接到欢天喜地。另一位刚从纽约搬回广州,爬老楼看房看到差点抑郁。还有一位,彻底放弃置业打算,拿存款租下北京半间四合院,开了家红酒坊,将户口、学区房之类的讨论推至十年后。

买房、不买房?逃离北上广还是搏命扎根大都市?这些现实以至于势利的论点,表面上是人与城市的关系,实际上呈现着每个人与期待的人生的距离。所有人都像《东京女子图鉴》中的主角,渴望在尚有选择权时,为自己多争取一些社会资源。

这种心情,倒也不是商业社会的产物。早在一千多年前,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一次类似的选择。因为不甘留在小城消磨时光,他带着作品去长安拜访著名诗人顾况,结果被揶揄:长安物贵居大不易。李白也从川南故乡一路“扪参历井仰胁息”地北上。朝着向阳处的迁徙,是写在人性密码里的。

但现代社会,人生选项依旧只有阶层升迁这样单调的价值观吗?这也是《东京女子图鉴》热播后,亚洲观众们纷纷热议的。

生活当然还会提供更深层的选项。

韩国有部文艺片《如果我告白的话》就从另一个角度,将人与城市做了理想配对:喜欢都市丰富生活的女护士每周坐大巴奔向首尔;而对安静生活氛围向往的男导演,则踏上相反道路,去往海边小镇,喝新鲜咖啡、品尝刚出水的海鲜。

英国还有一部喜剧片《涉外大饭店》则直接把这个选项丢给老年人,一次意外频出的印度旅行,让一群习惯伦敦生活的老人干脆留在那个杂乱但盎然的地方。这个在发达国家与热带阳光之间做出的选择,看似离现实三千丈,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老年人对生命价值的思索:有所用、有所为,而不是等待时光空空流逝。

所以,看了《东京女子图鉴》而焦急的你别忙着为自己画下迁徙地图,在讨论人与城市关系的系列榜单里,我还有一部国产纪录片要推荐,那就是《寻味顺德》。它将美食作为这座小城的打开方式。看着孩童在河道里嬉戏,中年人坐在竹林草屋里打边炉,你会发现,比起迁居,或许更需正视的是,无论何处都藏有诗意栖居的可能。

虽然这部剧还未播完,但我猜想,女主角最终会重回原点。因为生活从不在奔忙的脚下,而在你投向世界的每一道视线中。

陈陌专栏作者,影评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