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汪洋)“早上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进行武汉交通情况调查,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居然要求我提供具体的姓名、生日、家庭住址,让我觉得对方的身份很可疑。”昨日,读者尹先生向长江日报新闻热线反映此事,希望市民接到类似电话时保持警惕。
尹先生是“@武汉公交集团”官方微博的一名编辑。他告诉记者,昨日早上接到一个座机打来的电话,号码为02750108399。打电话的是一名女子,普通话标准,自称正进行武汉交通情况的调查,希望尹先生配合回答几个问题。
“一开始模糊地询问我的家庭住址,不过问题还算常规。问我住处附近的路况怎么样,是否堵车,路面有没有坑洼等。”尹先生说,接下来对方又问他的出生日期,称要进行年龄层的调查,还让尹先生告知具体的姓名。尹先生表示可以透露姓氏,但不方便告知全名,但对方随即报出了自己的姓名,要求尹先生配合。
“她说自己名叫刘丽,但我无法核实这是否她的真实姓名。对方打探我的个人隐私信息,让我对其意图产生怀疑。”尹先生说,他所在的公交集团也向乘客做过问卷调查,但目的是了解乘客对公司的服务是否满意,据此查缺补漏,完善服务水平,“问卷调查从不涉及个人隐私”。
长江日报记者不同时段多次拨打02750108399,电话那头均提示“现在话务员正忙”。语音中未告知公司名称及相关信息。
记者就此咨询长江日报公益律师团律师、湖北维思德律师事务所律师管礼明。他表示,尹先生所说的情况他也曾遇到过。“对方有可能是冒充交通系统工作人员,打探市民个人隐私,用于其他用途。”管律师指出,正规的公共服务或行政机构在进行社会调查时,一般只了解服务满意度或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不会询问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目前,我国还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社会调查进行规范,但现行的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