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来节后首个上涨交易日
2017-02-07 10:38: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大千)作为节后首个上涨的交易日,沪深两市均小幅上涨,个股也涨多跌少。盘面上,昨天沪深两市开盘后震荡整理,午后两市小幅回落,展开震荡整理走势。至全天收盘,沪指上涨0.54%,收报3156.98点;深成指上涨0.74%,收报10078.7点;创业板上涨1.26%,收报1900.45点。板块表现方面,次新股、农林牧渔涨幅居前,特钢板块、稀缺资源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昨天,中国央行就7、14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需求询量,截至目前央行未进行逆回购操作。上周六,央行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称随着现金逐渐回笼,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

对此,华创证券分析称,整体来看,未来两周市场面临的资金到期压力巨大,而按照央行去杠杆的态度,必然会回笼资金,将导致资金面的波动加大,对市场造成冲击,短期债市调整尚未结束。

对于A股市场整体的判断,海通证券认为,2016年12月以来的下跌是震荡市回撤,而非新一轮熊市下跌。海通证券指出,目前三大利空逐渐消化。12月以来引发市场调整的三个利空因素:保险资金入市监管从严,春节前后资金利率回升引发债市调整,IPO加快股市微观供求关系更加紧张,目前看利空已逐步消化。1月24日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保险机构与一致行动人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资金监管政策已经落地。截至2016年11月,险资配置权益资产14%(其中股票10%),资金余额13.1万亿,测算2017年险资增量入市资金3600亿左右,短期监管利空因素消化之后,险资入市长期趋势不变。保险监管政策的影响类似于2015年初,“两融”监管引发市场波折。其次,资金面偏紧的季节性因素在春节后有望逐渐消退。

对于央行近期的操作,兴业证券认为意在推动去杠杆和脱虚向实,并不意味着加息周期的开始。今年1月起,央行接连上调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和逆回购利率,资金价格连续上行,但1月银行间资金紧张时,央行也接连以定向降准、巨额逆回购等形式对冲流动性缺口。与此同时,央行调控重点在金融体系的资金价格而非实体的融资成本。央行虽然调升了逆回购、MLF等利率,意在通过提高成本的方式推动金融去杠杆,同时推动着资金脱虚向实。

值得关注的是,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14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

对于《意见》带来的投资机会,国信证券预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的市场表现也将呈现这种走势。从投资方向看,可从几条主线来寻找:一是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关注种业龙头;二是农业生产力提高和科技创新的角度,关注农机装备;三是关注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下的土地流转主题,例如农垦公司龙头;以及PPP(公私合作模式)推进背景下的农业节水子行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