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 是唱给追梦人的情歌
2017-02-08 10:24:00 来源:长江日报

《爱乐之城》海报

记者万旭明

不久前的第74届金球奖上,《爱乐之城》以“7提7中”的成绩超过《飞越疯人院》“6提6中”的纪录。在即将颁出的第89届奥斯卡,《爱乐之城》则以14项提名追平《泰坦尼克号》保持了近20年的纪录。在人们都认为“歌舞片已死”的时候,这部影片突然出现。记者昨日在汉提前观看此片,对一些观众来说剧情或许稍显套路平淡,但对那些正在追梦路上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个从内到外都透着梦幻的故事。

复活歌舞片要回归传统

歌舞片有过辉煌的历史,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就是歌舞片,奥斯卡近90年历史上曾有10部歌舞片获得最佳影片大奖,米高梅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更制作了一大批经典歌舞片。但2002年获得奥斯卡大奖的《芝加哥》几乎已成这一类型的绝唱,近十几年来拍摄的歌舞片极少,口碑上佳的则更少,常有观点认为“歌舞片已死”。

与人们印象中的歌舞片不同,《爱乐之城》并非“一言不合就唱歌”,也不是从头唱到尾,更不像很多百老汇改编歌舞片那样偏向音乐剧式唱法,片中歌舞戏少而精,且与剧情过渡自然。瑞恩·高斯林饰演的男主角塞巴斯蒂安是一个失意的乐手,只喜欢查理·帕克、迈尔斯·戴维斯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爵士乐,但他在片中演唱的多首乐曲都有着流行的元素,也更易被观众接受。

对此,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曾解释称:“经典的老歌舞片永不过时是因为它们的简单纯粹,没有过多的剪辑,当角色唱歌时是真情流露。要拍好今天的歌舞片,办法就是回归老歌舞片的许多传统,并找到在当代能触动角色开口歌唱的情感是什么,就是尽量保持简单。除非是情绪到位了,否则没人会无缘无故唱歌。”

致敬十余部好莱坞经典

每隔几年,好莱坞都会出现一部回归传统的影片,上一次是回归黑白默片的《大艺术家》,这一次则是回归歌舞的《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中最明显的复古怀旧就是对众多经典影片的致敬,男女主角坐在街边长椅上的一幕,致敬了1937年的影片《随我婆娑》;高斯林绕着路灯杆转圈圈一幕,则是观众熟悉的《雨中曲》。此外,影迷还从片中找出了对《甜姐儿》、《西区故事》、《红磨坊》等十余部影片的致敬。片中最精彩的一段星空之舞,两位主角就来到了1955年影片《无因的反叛》里著名的取景地格里菲斯天文台。

观众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则是,片中的歌舞开始时,画面总会通过灯光、阴影的转变向舞台剧的风格过渡。而在很多镜头的切换中,都用到了圆洞消失的手法,很有黄金时代好莱坞电影的味道。

追梦人的故事梦幻又现实

相较于精致的形式,《爱乐之城》的故事其实稍显平淡简单,艾玛·斯通饰演的女主角米娅梦想成为演员,却只能在洛杉矶的华纳片场当咖啡店店员,每次试镜都会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被拒;瑞恩·高斯林饰演的塞巴斯蒂安梦想开爵士乐酒吧,却只能在餐厅里弹奏圣诞歌。屡次偶遇后,相爱的两人分别踏上追梦之路。这是一个典型的当男孩遇到女孩的好莱坞故事模型,甚至因为太美好而淡化了现实的残酷。

可对每一个正在追梦路上的人,尤其是追寻电影梦的人来说,《爱乐之城》都充满了梦幻感。影片吐槽了洛杉矶糟糕的交通状况,试镜时千奇百怪的失败案例来自艾玛·斯通和高斯林的亲身经历,女主角开的车因为省油,在现实中也的确是好莱坞的街车。影片在北美放映时,不少观众都表示拍出了洛杉矶和好莱坞的美好,这也为影片加上了一层美化现实的滤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