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中国人民银行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04亿美元,较去年底下降123.13亿美元,连续第七个月“缩水”。
今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去年12月环比下降0.4%,连续几个月降幅有所收窄。2016年外汇储备累计下降3198.44亿美元,储备量已逼近3万亿美元,在1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下降123.13亿美元后,外汇储备规模跌破“3万亿”关口。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也无须非要死守所谓的“整数关口”。
此外,央行公布的黄金储备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黄金储备仍维持5924万盎司,相当于712.92亿美元。
解读>>>外储降幅收窄趋势明显
解读>>>外储降幅收窄趋势明显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3万亿”关口徘徊数月后,在今年1月还是收缩捅破了这个“整数关口”,降至29982.04亿美元。不过,1月份外储规模环比降幅为0.4%,较上月少降了28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少降了872亿美元,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
其实,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从当下对外支付能力来看,外汇储备需要至少满足3个月的进口,目前这部分外汇需求约4000亿美元;从债务清偿能力看,外汇储备需要覆盖100%的短期外债,目前本外币短期外债规模为9000亿美元左右。这么看来,即便已经在“3万亿”以下,但外汇储备仍属绰绰有余。
九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尽管我外汇储备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接近30%的水平,远远超出其他国家的储备规模,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依然非常充裕。
另外,尽管1月外储规模跌破3万亿美元,但其实1月份外储规模环比降幅为0.4%,较上月少降了28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少降了872亿美元,降幅明显收窄。
近期,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增强,人民币贬值预期也有所收敛,对外储的消耗或将进一步下降。
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588元,较上年12月末升值1.14%;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收于6.8780元,较上年12月末升值1.04%。截至2月7日16时30分,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收盘价为6.8815元。
与此同时,外汇管理部门加强了外汇合规性审查,结售汇逆差情况或有所好转。多位专家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储备降幅将继续收窄。
“我国企业外债去杠杆已基本结束,居民对增持境外资产逐渐冷静客观,对外投资正走向平稳,加之债券市场开放等吸引资本流入的因素增多,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资本外流规模有望收窄,储备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谢亚轩说。
连平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已可作为对外结算货币,人民币已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储备货币地位持续上升,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汇储备的消耗。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