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建设篇
2017-02-14 10:03:00 来源:长江日报

“市人大常委会51位组成人员手中的权力,饱含了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一定不能辜负人民对我们的信任,不辜负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不辜负时代给予我们的大好机遇,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奋发的精神,高昂的热情,勇于担当的气概,投身于人大工作,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2012年2月29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在与常委会组成人员共勉时,提出要求、寄语希望。

本届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主动适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人大工作水平。五年来,常委会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制定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纪律有关规定和加强常委会会风建设的意见,严肃会风会纪,提高了常委会审议质量。

五年来,常委会坚持专题讲座和集中培训制度,举办专题讲座28场,学习培训班20期,丰富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知识。建立常委会咨询专家库,成立立法、司法监督、财经、预算4个专家组,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提高立法质量和监督水平。加强对专门委员会的领导,各专门委员会发挥专业优势,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增强了常委会工作的整体合力。制定和修订常委会议题选定、会前视察调研、审议意见办理、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等方面25项工作制度,不断健全依法议政、集体行权、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能力方面,常委会机关都展现出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新风貌。

2014年2月14日,武汉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作为全市20个专项领域改革小组之一的“人大工作机制创新”小组亦应运而生。

改革方案是“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数易其稿之后,《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机制创新”专项改革2014年实施方案》提出了11项改革任务,其中:立法工作4项,监督工作3项,代表工作2项,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常委会自身建设各1项。每一项改革任务都明确了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

法规案表决前评估机制、人大在立法中与“一府两院”沟通协调机制、常委会审议意见督办机制、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机制……一项项工作机制随着11项改革任务的深入推进破茧而出。《关于加强武汉市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办法》、《关于加强市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一系列工作制度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

开展“人大工作机制创新”专项改革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实施改革项目20个,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大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人大工作程序的完善,人大工作机制的健全,更是思想的变革、理念的创新。

本届人大适逢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常委会全面展示了60年来我市民主法治建设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健全新闻发布会制度,发挥主流媒体、武汉人大网和《人民意志》杂志作用,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广泛宣传和深度报道,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声音,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我市人大工作稿件达4000余篇,我市人大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