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是社会机制的冰山一角
2017-02-15 07:58:00 来源:长江日报

培优是社会机制的冰山一角

培优是社会机制的冰山一角

□梅明蕾

面临“小升初”学生的课余培优情况日前再被媒体披露,其中“猛料”不少,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有学生“连考九个奥数,培优费十二万元”,从而引发广泛关注。

学生培优,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虽然培优在当下语境中贬义居多,各级教育部门也不断出台各种规定以平抑培优的风行,但公开的培优仍时消时长,更挡不住不间断的培优暗流涌动,其中自有更深层的缘由。

说起来,培优市场似乎总体上呈现出一个相对均衡的局面。学生(更确切地说是家长)有这方面的旺盛需求,社会上就会出现相应的供给;需求有别,价码相异,各有所获,愿打愿挨,培优的供需机制便这样形成。

培优之弊,不用多说,总之是妨害了学生的心智发育、知识学习甚或品德塑造。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要跃升,教师要晋级,领导要政(成)绩,目光四顾,最明晰简单且容易考核的指标,还是升学率。升学率首先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眼下不少小学教师都要求有研究生文凭,这当然或可看作进步,毕竟朱自清、叶圣陶等大家也做过中学老师,关键在走上唯文凭的另个极端。再是遍选“好苗子”。“好苗子”,无非是各种考试竞技中的优胜者。考试自有秘笈,秘笈有价,培优市场便应运而生。

这还仅是培优市场的“主流”,社会上更不乏剑走偏锋的“培优”门径。我知道的不少中、小学生,因考场失意,另寻蹊径,家长们便在一些人的“忽悠”下,狠下一条心,让孩子辍学在社会上拜师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梦想琴童将来走艺术之路成为演奏家。那当然更是打错了算盘,不说巨额的学习费用,就算单纯的技术过关,没文化含量的肌肉运动又与艺术何干。

数十年前,我认识的一位鞋匠师傅问自己年幼的儿子:将来你是想穿皮鞋还是穿草鞋?是想像爸爸这样还是像姑父(孩子姑父是某大学的教授)?父亲的“循循善诱”终令孩子就范于培优。数十年后的今天,一个《孩子,请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的帖子在网上流布,似曾相识的细节描述中,不过强调“优秀”的必要,以及成为“人上人”的快意。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都发出一个明确的声音:人生只有路一条,便是成为社会精英。

说到精英,说到底不过是那些掌握了更多稀缺资源且须承担更多责任的人。精英产生于竞争,比拼禀赋、德行及努力的程度。常识告诉我们,真正的精英微乎其微。成不了精英就不生活了吗?每个社会需要精英,但也少不了鞋匠、厨子和司机。虽然社会机制的伟力何其强大,毕竟更多父母开始明白这样的道理:培育孩子就是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孩子不求完美,只要这生命健康存在。说白了,无论是育人还是成事,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不要与自然(规律)拧巴。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