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胡丹的10年种粮路
2017-02-18 06:42:00 来源:长江日报

(上接第一版)

QQ群,让销路活了起来。一位云南客户在群里求购90万斤粳稻米,胡丹主动联系寄去样品,最终做成了这个以前不敢想象的大生意。

“如果我当时没有坚持下去,估计就不会有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胡丹感慨不已。

如今,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浮香牌大米已进入我市各大商超,远销上海、云贵川等地区。2015年公司被评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军供粮油定点加工企业,2016年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元。

成立合作社留下家乡年轻人

以前,胡丹在乡亲眼中就是个“小女伢”,但现在提起她,他们都会跷起大拇指:这个女伢靠得住!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胡丹的大米加工开始面临原料压力。一边是大批抛荒的良田、一边是收购的稻谷质量得不到保证,胡丹看到了商机:能不能把这些抛荒地重新种上粮食,像大农场那样,采取大规模种植、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的农业生产模式。这样既能不让良田荒废,又能保证加工厂原料供应,还能带动当地留守农民致富。

2011年,胡丹首先将胡港湾村的1000亩水田进行了土地流转,用于种植优质水稻和小麦,并带领村里的60户社员成立了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我们重新种上水稻,绿油油的稻田在大片抛荒地里格外醒目,受到了区农业部门的关注。”胡丹笑言,就是看到了这片绿油油的稻田,区农委专门找到他们合作社了解情况,并主动送政策,派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农民们种植的优质水稻,当年就喜获丰收,亩产量从原来的1200斤提高到了1400斤。

随后,胡丹不断扩大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并相继流转了周边肖岗村、大堤村等6个村的农田。

到2016年,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了2万亩。从育秧、播种、收割到包装,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

财会出身的胡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土地流转费400元,合作社用工高峰时工人达218人,其中固定工人年收入8万元,临时季节性用工150元到180元每天。仅这些就可以给每位社员一年增收上万元。

现在六指街不少年轻人不再外出,回到家乡的合作社打工。

诚信经营每袋米多装半斤

有一次,一位顾客生气地找到胡丹:一袋50斤的大米买回去过秤,少了4两。胡丹刚开始不相信:每袋大米都是过秤后才出厂啊。她把米拿回去复秤,果然少了4两。

胡丹疑惑不解,反复琢磨,请教厂里的老师傅,最终找到了答案:受水分蒸发影响,刚出厂的热米确实比冷却之后的米要重四五两。

胡丹当即规定:所有出厂的热米,必须多放半斤。

“4两米才8毛钱,虽然不多,但假如是几千袋、几万袋呢?”有员工提出这不符合行业规则,但胡丹不为所动。

2012年前后,在为某军事单位提供军粮时,这“四两米”却给胡丹带来好运。军方工作细致,每袋米都严格复秤,在几个竞争单位中,只有胡丹的大米是足秤的,从而赢得了一个大客户,后来还成为湖北省军供粮油定点加工企业。

“创业不能盲目,也没有捷径,必须选适合自己的方向,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诚信创业,才能成功。”昨日胡丹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她想跟所有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