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流行“小确丧”
2017-02-21 09:37:00 来源:长江日报

·陌上影事·乐观确然是一种魅力,但坦然面对生命有缺陷,更是现代文明跌跌撞撞千万年换来的理性与勇敢

文/陈陌

许多人说今年即将公布结果的奥斯卡奖是小年,因为没有《星际穿越》般的宏大制作、《聚焦》这样惊世骇俗的议题。呼声最高的《海边的曼彻斯特》《降临》和《爱乐之城》,相形之下都“小格局”了一点。你看,爱情没有天长地久,科幻没有给人救赎,在故事开头痛苦着的人,到最后也还没有苦尽甘来,“大确幸”换成“小确丧”,似乎怎么都有辜负西海岸二月暖风的意思。

电影号称第七类艺术,但凡艺术,总归是现世气质的投影。法国电影就弥散着一种模糊诗意,日本电影总要将生活细剖到悲辛交集,英国片向来把幽默深沉的自矜玩到底。而往常举起小金人的美国电影,要么为昂扬的正能量传道,要么将目光投诸于更黝黑处。今年的榜单这么静水三四潭,确实像个意外。

《海边的曼彻斯特》上映时,许多人评价太不像美国片了。

一是主角太普通,一个意外丧亲的中年男人,在哥哥去世之后,担负起照顾侄子的责任。二是气氛太沉郁。过往的好莱坞片,开篇的冰天雪地都是欲扬先抑的手段。毕竟,积极才是花401天修成帝国大厦的美国精神。但在这部片里,宽宥、和解、治愈等字眼一概缺席。

当这个叫李的男人与前妻狭路相逢,前妻哭着道歉,他也只是目光低垂,讷讷地说:“你能这么说,已经足够了。”接着转过身,走回孤独生活里。

不是所有大厦都会耸入云端,还有一些早早烂尾。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才是幻觉。导演用镜头如是说。

剧情片如此,科幻片也这般。

《降临》没有追问人类从哪来到哪去,也放弃同类型片惯用的大场面策略,连外星人都只是穿越星际来为主角提供个技能,教她通过学习外星语言,获得预知未来的能力。

女主角要预知未来做什么呢?不是为人类升级打怪,而是来回答莎士比亚那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当你预知与爱人离散、女儿会早殇,你还会开启这段悲剧命运吗?

这个问题换到过往那些科幻片里,举戈反抗一定是唯一答案。毕竟连《阿甘正传》《心灵捕手》都那么坚定地要从坏的此岸渡向好的彼岸。但这部《降临》却给出相反选项,仓皇冷风里,女主角抱住注定要离开自己的爱人。

人类对完美结局的渴望,是潜意识对死亡的抵抗,于是用积极的故事,躲避生命的追捕。尤其是以拓荒者自居的美国人,更热衷歌颂力量、速度、美丽、自由与激情。

乐观确然是一种魅力,但坦然面对生命有缺陷,更是现代文明跌跌撞撞千万年换来的理性与勇敢。看到女主角的选择,我在心里“呀”了一声,一直被嘲笑肤浅的美国人终于也懂得了这种“小确丧”的高贵。

还没完,好莱坞一旦“哲学”起来,连爱情歌舞片也不放过。

《爱乐之城》也不讲倾城的故事,只盯住一对男女如何逐梦如何陷入爱河。整部电影,除却画面色调,仿佛上个世纪好莱坞黄金年代的作品,尤其是煽动情绪的歌与舞,更将“爱与梦”的主题渲染到极致。直到末尾十分钟,无情的结局朝观众当头泼上一盆冷水。

实现梦想的两人命运不再相交,艾玛·斯通闯进那个爵士酒吧,与其说是再梦一回当初,不如说是来与过往诀别。传统故事里,别离是塑造永恒的道具,如《廊桥遗梦》,如《卡萨布兰卡》。但在《爱乐之城》里,艾玛·斯通的临别一眼,是相忘于江湖的句点。

那些将《爱乐之城》与过往经典爱情故事画上等号的人,实在走了眼。“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真的身份不过送运”,陈奕迅唱得对。

所以,今年绝对不是奥斯卡的一个小年,从“大确幸”到“小确丧”,是眼下对好莱坞传统价值观的一次重构。纵酒放歌之余,也要偶尔停下,对微小的个体与沉郁的故事欠一欠身。

陈陌专栏作者,影评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