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师生:两位大师贡献大
2017-02-22 06:30:00 来源:长江日报

杨振宁居住的小楼驻京记者柯立摄

探访>>>

驻京记者柯立

昨天,长江日报记者到两位院士日常工作的清华大学探访,所到之处,师生无不表现出对这两位院士的满满敬意。

杨振宁:

推荐1200余名学者出国培训

为了迎接杨振宁落户,清华大学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小楼。长江日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小楼位于清华园内教工宿舍区一处闹中取静的小树林深处,几十米外有银行、超市,一片小树林的环绕让这里显得优雅宁静。这里有三座小楼,最大的一座建筑综合体被清华大学用来作为高级专家的接待中心;杨振宁所住的那座小楼,乳白色的石灰外墙,显得朴实无华,透过高高的铁栅栏,可以看到院内花园里植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外人没经允许,不得随意打扰大师读书和思考。

在小楼外,一位在雪中遛狗的清华大学老师对记者说,曾经亲眼看到杨振宁从小楼里出来。他说:杨振宁私人推荐了1200余名年轻学者出国培训,无偿协助建设实验室几十座,以清华名义发表SCI论文几十篇,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还个人捐献600万美金以上给清华大学,用于引进人才。“杨教授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完全当得起清华为他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姚期智:

带领中国量子通信领跑世界

昨天,长江日报记者在清华园里寻找姚期智的办公室,两位在工字厅前拍摄雪景的学生告诉记者:“哦,他就是清华最牛的‘叉院’院长,你到FIT楼去找他!”

FIT楼位于清华大学东门旁边,是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大楼,被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视为“圣殿”。姚期智的办公室在FIT楼的二楼。“姚院士57岁就放弃美国名校的终身教授职务,任清华大学全职教授,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先世界,姚教授功不可没,他一手创办了交叉信息学院,现在仍然是叉院院长,带着一个顶尖的量子通信科研团队,比一般教授忙多了”,FIT楼的值班老师说。

FIT楼里还有著名的“姚班”,里面的学生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姚班”是姚期智2005年亲手创建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他亲自上课、亲手制订教学计划。10多年来,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从这里迈向世界学术舞台。

姚院士的夫人储枫近年来也在帮助清华大学培养计算机人才。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姚班”的学生,他们对这对全身心投入计算机科研和教学的教授夫妻,都充满了敬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