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制定审计发现问题容错免责意见
2017-02-22 06:29: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张隽玮通讯员张年德)昨日,全市审计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审计工作重点关注政策措施落实,以主动服务改善投资软环境。诸多政策措施包括:“放管服”改革、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建设、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精准扶贫脱贫、实体经济领域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

据悉,仅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就包括继续清理简化行政审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情况,并要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促进做大做实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将重点加强“四水共治”审计。对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海绵城市项目跟踪审计,并重点对地铁11号线、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等项目进行审计,保障全市城市基础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民生保障和绿色发展方面,加强对全市2016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城市社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农田水利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等进行审计,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审计将积极服务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五环十八射等重大城建发展规划,着力发挥审计在促进和保障发展、改革、民生、安全、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

2017年,我市创新审计理念和方式方法,推进审计全覆盖,即在现有“四本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部门预算、政府投资项目覆盖的基础上,也将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纳入审计的覆盖范围。

市审计部门还提出,凡是有利于改革发展、政策落实、招商引资、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坚决予以支持鼓励,本着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精神,制定审计发现问题容错免责的实施意见,明确容错免责的适用范围、条件、情形和认定程序、标准,正确把握改革创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依法审计,又实事求是,既鼓励大胆创新,又防止泛化滥用,为敢于创新者提供审计担当。

在去年的审计中,市审计局已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6年,市审计局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对千余名拟任领导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的审计情况出具了回复意见,扎紧“制度篱笆”。

审计部门内部,也将加大管理监督与作风建设,在重点监督中善作为,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切实发挥审计在加强制度建设、反腐倡廉中的职能作用。

审计4大亮点

2016年,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536个,查出违规金额57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0.63亿元

1

财政预算管理审计全覆盖

财政“四本预算”全覆盖审计横向到边

市本级、区级、街乡镇财政运行审计纵向到底

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全部95家一级预算单位和相关二级预算单位进行审计

2

审计概算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

制定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十三五”专项规划,重点对二七长江大桥、江汉六桥、轨道交通4号线和8号线、园博会、汉正街改造、中央商务区基础设施等大项目进行审计。

14人收到党纪政纪处理,26名专家被暂停评标资格。

3

民生和资源环保审计更加突出

水环境保护绩效审计与已完成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空气质量改善等项目,形成了“固体、液体、气体”资源环境专题,系统评价了这一领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推进了资源环境问题的治理整改。

4

严肃落实审计整改和问题

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加大审计跟踪问效力度。

2016年,审计由过去工作报告和整改报告“两报告”制,新增整改报告审议意见,改为“三报告”制,打通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

(整理记者张隽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