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城市发展战略 迈向国际教育中心
2017-02-25 10:09:00 来源:长江日报

拼搏赶超开启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是城市新战略。教育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武汉教育国际化进程,是服务城市发展战略,提升武汉教育品质,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教育国际化服务城市发展战略

武汉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十三五”教育事业规划,确立了“两率先一进入”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前列,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教育名城。这一教育奋斗目标与全市建设“三化大武汉”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一脉相承。

以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依法治教为保障,以促进公平为导向,以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建设“三化大武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贡献,将是当前和今后武汉教育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其中,教育国际化包括引进优质国际课程,推进高中课程融合,加快课程改革,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中小学开展友好交流窗口学校建设试点和国际理解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常态

当前,全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增至3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达到21个,获得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单位达220余家。以友好城市建设为平台,以中英校际连线、中美千校携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德语二外、汉港教育双向交流计划等为载体,与海外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签署合作交流协议新增近200份,接待海外教育来访交流达2500余人次。

按照《武汉市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到2017年,我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要达到4至5所,各级各类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数达到25个;市属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数全年达300人次,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人数全年达到400人次;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外国文教专家数达到700人,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与海外学校结对数达300对,友好交流窗口试点学校达60至90个;市属高校、中小学、职业学校接受来汉留学生数达到400人,全年海外教育来访交流人数达700人次。

设教育国际化实验区改革试点

据《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市鼓励支持500所中小学校与国外同类学校建立友好的学校关系。积极在国际性企业总部集聚区、武汉中央商务区、领馆区等外籍人士较密集区域,再培育和开办新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大力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扶持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发展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鼓励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和多语种教学试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未来,我市还将建设教育国际化实验区改革试点。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江岸、江汉、硚口、武昌区以及常青学区等具有良好国际合作交流基础的区域内开展教育国际化实验试点。办好4—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探索建立国际职业教育园区,提升武汉外商投资环境水平。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记者陈晓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