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多肉精品馆年营业额突破200万
2017-03-03 03:59: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詹海波实习生苟美硕)佛座莲、宝石花、佛珠吊兰……上千种萌哒哒、肉嘟嘟的多肉植物摆放在东西湖区自勇园艺合作社中。4年时间,该合作社的负责人彭先进每天坚持网上自学,从种植多肉植物的门外汉变成业内专家,如今还解决了10位丹江口移民的就业问题。“这些小植物肉肉的、嫩嫩的,每天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的实施,2010年,彭先进从丹江口迁至武汉东西湖区柏泉彭家庄,当时在硚口做小吃的她并未感觉到生活有太大变化。2013年,赖以生存的小吃门店被房东强行收回后,彭先进的生活彻底失去了着落。“我只有小学毕业,离婚后孩子也需要照顾,要在家门口找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还真不容易。”

一次偶然机会,彭先进在朋友家中看到了阳台上摆放了100多盆多肉植物,引起了她浓厚的兴趣。“当时觉得这种小植物非常可爱,又好打理,估计会受到很多年轻人喜爱。”经过几番考察后,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她拿出做小吃一点点攒下来的资金,一次性投入10多万元,决定转行做多肉植物培育。“爸妈看到我一个人在大棚里忙得一天都没时间吃饭,觉得我疯了。但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回忆起当时的困境她告诉记者,当时多肉价格贵,现在两块钱一盆的普通多肉当时批发都要20元。

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她慢慢摸清了多肉植物的习性,有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叶插”是这种植物的繁殖方式之一,一片叶子就可以衍生出一个生命。记得第一次掰下叶片尝试培育多肉时,等待虽然漫长,却很有趣,看着一个神奇的生命茁壮生长很有成就感。

去年暴雨,沟渠里的积水满了直往基地里倒灌。彭先进带着父母和儿子,冒着暴雨拿着脸盆不断地往外倒水,但是最终仍没逃过灾害,眼睁睁地看着基地的种苗被水淹没。“当时万念俱灰,还好区里支持送来了救灾资金,才让我重树信心,今年沟渠问题已经解决了,我还新建了2个钢架大棚。”采访过程中,来自网上的订单不断,彭先进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她的多肉植物精品馆已经初见雏形,网上电商逐步恢复中,今年营业额预计可以达到200多万元。

彭先进在大棚内观察多肉长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