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1987年1月1日,民法通则开始施行;30年后,3月8日,民法总则草案在万众期待中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草案共11章,210条。这是编纂民法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从生到死,从签合同做生意,到结婚生子继承收养,老百姓的一切皆离不开民法,所以,民法也被称之为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它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民法还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挥基础性作用。它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捍卫平等交换与公平竞争,能充分激发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一部好的民法典往往会在规范市场行为、激发社会创造力方面提供强大动力。全社会蕴藏的创造力呼唤一部合身的民法典早日颁行。立法应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期,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交往规则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出现重大调整,改革成果需要民法典来确认、保护。
编纂好民法典,还能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注入新理念、新规则、新动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保障每个人的智慧源泉都能充分涌流,让一切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此次提交大会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经过了反复征求意见和三次审议,其中的一些看点值得关注,尤其是“权利法”色彩愈发明显,各界普遍呼吁的多项内容也都在条文中得以体现。
我国距离完整的民法典的出台,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呢?据介绍,我国民法典编纂分“两步走”: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综合新华社、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