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多个心,二年级孩子视力稳在1.0
2017-03-13 09:24:00 来源:长江日报

见习记者邓小龙通讯员贾浄

每周

爱眼日

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小,与不良用眼行为习惯脱不开干系。孩子眼屈光发育是一个过程,很多家长平时不关注孩子眼发育状况、眼生理功能如何,认为看得清就行了,等到孩子近视后才开始重视。但视防专家提醒,因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后节并发症致盲的平均年龄为52.3岁,预防控制近视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管理。

近日,上小学二年级的杨柳在家长陪同下进行视力复查,结果显示,他的眼肌调节灵活性和耐力得到了大幅提高,眼屈光要素的异常发育指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杨柳的父亲非常高兴,他说,孩子是接受视力健康管理的受益者。

去年寒假,刚上一年级的杨柳视力检查结果达到“1.0”,但在参观了“视力健康教育馆”并听完专家讲座后,杨先生留了个心:应该给孩子做个近视预警检测。“本以为孩子视力很好,没想到已经离近视不远了。”杨先生介绍说,评估结果显示,五项近视高危指标,杨柳当时占了三项,眼轴超常,屈光发育已开始偏离正常轨道,眼生理功能检查,提示眼动参数中调节灵活度下降,辐辏不足,这让他很忧心。

“孩子的视力,要靠家长‘管’。”视防专家告诉杨先生,对于近视来说,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专家为其制定“全程行为环境管理、眼屈光发育管理、综合干预效果管理”之方。根据视防专家为其制定的综合干预与全过程跟踪管理方案,控制杨柳的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将做作业的时间“化整为零”,每隔30~40分钟就望远放松10分钟,配合专业的眼肌训练,并矫正杨柳的不健康读写姿势。

在专家建议和指导下,杨先生开始关注家里的照明环境,杨柳晚上写作业时,即便有台灯照明,也要开着房间大灯。在学校加强体育锻炼,课间十分钟远眺,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每周,杨先生坚持带着杨柳做两次专业眼肌训练,并和爱人轮流陪孩子打羽毛球,以此改善了孩子的眼肌调节灵活性和耐力。

经过一年的视力健康管理,杨柳的眼轴增长得到控制,视力稳定在“1.0”水平。这次的复查结果让杨先生很满意,也终于放了心:“孩子视力好不好,都是家长管出来的。”

专家点评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视力具有不稳定性和表象性,同样都是“1.0”视力的孩子,其屈光状态不尽相同,可能是正视,也可能是近视或远视。而中小学生在眼屈光发育上的改变,会早于视力的变化。因此,远视力达到了“1.0”并不代表没有视力健康问题。

近视是眼屈光发育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不断累积、叠加,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方位管理孩子的视觉行为、环境,掌握眼屈光发育状况,提升眼生理功能,积极康复矫正,也就是针对孩子视力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全过程视力健康管理,才能从源头遏制近视发生和发展。

青少年眼肌的灵活性、舒张力、耐力可塑性很大。眼生理功能评估检测可对其眼动生理功能进行量化评估,了解其眼肌力量强弱,通过积极的训练和日常锻炼,可逐步改善和优化孩子眼肌的运动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近日,市视防中心流动监测队进入江岸区警予中学,为同学们上视力健康教育课,指导学生科学用眼李金凤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