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妆酒、移春槛与袖里春
2017-03-28 07:21:00 来源:长江日报

·凝光笺·鸾儿还给自己袖内藏花、随行随洒的做法起了个极其诗意的名字“袖里春”

文/孟晖

游春赏花,是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主题。仅仅翻阅古代文献关于赏花活动的记述,就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唐人笔记中描绘的游春狂欢,极其的浪漫和热情,其中一些逸闻也许难判真假,但却因为洋溢着出神入化的诗意,让后世读者过目难忘。

五代人冯贽《云仙散录》有一条“洗妆酒”,大概反映了真实的唐时民俗:“《唐余录》曰: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唐时的洛阳,梨花开时,人们一定要到梨树下摆设酒席,歌舞作乐。如果哪一处园林或者寺院内的梨树高大优美,花光旺盛,那么王公富室会提前派人来“买树”,付钱预定某一天或某几天在这些树前摆酒,免得遭别人争抢。

这种露天的聚会还有个主题,叫“为梨花洗妆”。“洗妆”就是梳妆打扮的意思,所以,洛阳人集体到花下美酒美食,唱歌跳舞,进行各种游戏,目的是为了取悦梨花,让梨花精神焕发,开得更加繁盛,秋天结出更多的果实,因此,这顿酒席叫作“洗妆酒”。

唐代文献中记载的游春活动大抵都是如此,人们出城到郊外,逢到繁花盛开的地方,就铺下毡席,拉起帷幕,甚至架起帐篷,对着花举行盛宴。不过《开元天宝遗事》有一则“移春槛”却是另辟蹊径:“杨国忠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以板为底,以木为轮,使人牵之自转,所至之处槛在目前,而便即欢赏,目之为‘移春槛’。”

按这一则逸闻的说法,杨贵妃的族人居然年年春天都打造一款特制的花车,在木板的四围加设花栏,栏内培土,木板之下则安装车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把一辆平板车的车面改造成带有围栏的“大花盆”,然后四处搜集名花异木,移栽到车上的花栏之内。杨家人浩浩荡荡外出郊游的时候,就让奴仆拉着一辆又一辆的花车,到风景好的地方停下来休息或者设宴,把这些花车摆在面前,欣赏起来特别方便。

踏青本来都是“人就花”,偏偏他杨家是“花就人”,让好花跟着人跑,让春色踩着轱辘成为杨家的随从,因此还想出了个雅称“移春槛”。一路上花车络绎,自觉风光气派,其实却是焚琴煮鹤式的煞风景。

赏花的画面中,也出现了各式富有风情的优美形象。《云仙杂记》中有一则“袖里春”,就是讲述往时的美女如何在春游时节让自己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元(玄)宗为太子时,爱妾号鸾儿,多从中贵董逍遥微行,以轻罗造梨花散蕊,裛以月麟香,号‘袖里春’,所至暗遗之。”

据这则故事,当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宠爱过一位叫鸾儿的侍妾。这位鸾儿居然自我设计了一个化身散花天女的戏码,赏花时节将至之际,她会提前带着婢子们把轻薄白罗剪成点点细小花瓣,再攒粘成一朵朵的仿真梨花,然后将这些罗梨花放置在大盒内,花间散埋一种名叫“月鳞香”的名贵香料,如此经密封静置一阵,这些花便熏上了浓香。

待到长安人群出踏青的春日,鸾儿会特意退去宫装,转作民间女子的妆扮,然后将一些熏香的罗梨花藏在袖管内,仅由一名叫董逍遥的太监陪伴,悄然出行,混在赏花的人群中。时不时地,她悄悄地让几朵罗梨花由袖管内飘落,杂沓在天然的落花之间,于是,长安的春光里,竟有一位缓步陌上的美人随时洒落芳香的花朵,倒仿佛哪棵梨树幻化成了女仙,参与到尘世凡人的游乐中。

鸾儿还给自己袖内藏花、随行随洒的做法起了个极其诗意的名字“袖里春”,意思是她的双袖里就酝酿着一分春光。如此处心积虑地上演这般游春散花的独角戏,大概是试图制造她的魅力远在其他女性之上的声势吧。

孟晖达斡尔族,作家。曾留学法国,著有《画堂香事》等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