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杨于泽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国务院也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传承,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企业家是指从事组织、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承担风险和推动创新。中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后,一大批企业家成长起来,但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讲,他们创新精神仍嫌不足。现在中国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强调创新驱动,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不同的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是需求、消费拉动,有人觉得是技术突破、科技进步,还有人认为市场内蕴着一种巨大的力量。而有一些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是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他们通过对传统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调配组合,实现对生产活动的创新,从而帮助企业增长与盈利。也就是说,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也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推动力量。
现在我们不缺企业老板或企业家,但缺企业家精神。有些人之所以办企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赚钱和发财。由于发财是目的,有时候就难免不在乎手段。他们志不在创新,甚至无意于增加社会福祉,所以经营活动往往没有道德底线。为了来钱快、快来钱,就难免走上歪路邪路。这正是市场上假冒伪劣盛行、官商勾结多发的原因所在。
企业家精神孕育“伟大企业”,世界是属于创新型企业的,为钱而忙活的企业及其老板终究不免被淘汰的命运。对于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赚钱从来不是他们的目的。马云说,他想的从来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如何改变世界。为了改变世界,他们致力于各种创新。把钱当成目的本身的企业,只求苟活于市场,不求伟大于世界,他们的世界只有钱眼那么大,注定成不了大事。
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我们能够贡献人类社会的不只是经济的力量,还应当有精神和文化的引导力。国家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还有人的全面发展与民族精神的提升。很多赚到钱的企业老板会说,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他们就是想做点事。想赚钱本身也没有错,关键是如何赚钱。超越赚钱的目的,致力改变世界、增进社会福祉,企业的目标就会更远大,手段更光明磊落,而赚到钱的可能性其实更大。
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需要倡导企业家精神,但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也好,办好一家企业也好,既需要求真务实,也离不开理想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开出企业家精神之花,将中国经济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有了钱,但是不是有钱就是爷、是不是办企业就配称企业家、是不是老板就值得我们尊敬,这涉及社会主流价值观。我们必须端正价值观,尊敬那些值得尊敬的,唾弃那些唯利是图者,即使他们是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