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久释疑“武林传奇”
现代武术冠军不比古代武状元弱
记者高崇成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原院长曾于久,就武术界一些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向这位武术九段请教。
民间并没有霍元甲似的武林高手
不少武术爱好者认为,中国武术以前是很具实战性的,例如近现代赫赫有名的霍元甲、黄飞鸿、叶问等,流传下来的种种事迹证明了他们的强大。为什么现在这些高手再也没有了呢?民间是否仍有他们这样的“隐侠”存在呢?
曾于久介绍,像霍元甲这些能让现代人记住的高手,肯定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不过,后人在回忆和描述他们的身手时,肯定会有些夸张。至于“高手在民间”的说法,1979年至1982年,当时的国家体委曾经组织一个调研队到全国探访,寻找民间武术老拳师,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曾于久也是调研队中的一员。曾于久说,当时确实发掘出一批武术名家,但没有发现像影视剧中那样的武林高手。
徐晓冬为何只找年长的掌门人打
武侠小说和影视中,年龄大胡子长一般都是仙风道骨般的世外高人形象,他们都特别能打。曾于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按照现代科学理论来看,人到老年,各项身体机能会明显下降,肯定不如中青年。在曾于久看来,徐晓冬曾经是散打运动员,他很明白这一点,所以踢馆时才不与徒弟比武,专门挑战掌门人,因为徒弟不好打,而掌门人年龄大了,身体已大不如前。
不少“绝活”都是用力学原理取巧
曾于久说,我们经常在街头或武馆看到的银枪顶喉、车轮压身、头撞石碑、踩鸡蛋等绝技绝活,并不能说明功夫深,武功高。1979年至1981年,国家体委曾举办过3届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大赛,所有项目都可以上台比赛,当时一位福建小伙曾挑着一担水赤脚站在刀刃向上的两把刀上,国家体委一位从没练过武术的官员私下也光着脚试了下,居然成功了。
曾于久介绍,绝技绝活其实是3分功夫7分表演,不少项目都利用了力学原理等方式方法取巧。当然,一个动作练了上万次自然也就熟能生巧,练过肯定比没练过强得多,但因为绝技绝活比较危险,习练者经常练出事,所以没被列为传统武术继承和推广项目,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大赛也没再继续举行。
现代武术冠军不比古代武状元弱
古代的武林人士,既包括民间江湖各门各派,也有通过武举考试后成为各级军官的武状元等,他们所学都要用于战场厮杀。那么,现在的全国武术冠军,与古代通过武举考试的武状元们相比,到底谁更强呢?
曾于久曾担任过国家散打队主教练,他介绍说,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和身体素质,是古代人没法比的。能在全国武术锦标赛或者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冠军的选手,都是从小开始练武术的专业运动员,每天都在体能、技术、营养等全方位的教练和科研团队保障下训练。相比古代仅凭经验传授武术,现代培养出来的武术冠军肯定不会差,至少应该比古代那些刚通过武举考试,还没在战场上生死肉搏的武者更强。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