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远方想象
2017-05-17 06:02:00 来源:长江日报

·文化符码·丝绸之路最初是和一种远方想象相连的。在丝绸之路的两端,都充满对于远方的渴望和幻想

文/张斌璐

关于空间的传奇,是被丝绸所编织起来的。我们知道,丝绸自身就是一桩神话,它柔软细密,散布着神秘的光泽。尤其是当光在丝绸上反射的时候,就像一道道海面的波涛,流光溢彩。同时,丝绸的表面又模拟了人的身体肌理,似乎充满着欲望和迷恋。和黄金之路相比,丝绸之路更为温柔,仿佛整条道路上密布着低声的细语,让你永远也不会疲倦。当19世纪的历史学家李希霍芬将历史上源于中国的这条久远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n)时,他或许也伴随着这样的想象。

事实上,丝绸之路本身就带有丝绸般的梦想。当我们试图对这桩历史事件来加以表达之时,你不但在进行某种空间性的地理描述,同时你也做出了时间性的历史勾勒。这意味着丝绸之路本身就象征了人类的某种进程形态,有学者指出:“其规模之宏大,要说整个人类的历史与之有关,也并不过分。”

丝绸之路最初是和一种远方想象相连的。早在汉帝国兴盛之时,常常会有遥远之处的人前来造访。这里面包括罗马人、安息人、粟特人、大食人……大家带着各处的珍奇之物到汉帝国的首都,这些事物的任何一个碎片都充满着神话般的气息。

与此同时,在罗马帝国,丝绸的到来不但包含了远方的气息,更承载了诱惑和恐惧,就像从天上降下的神异,不知祸福。古罗马的贵族视丝绸为不世宝物,而在当时的文人眼里,丝绸被看成了道德上衰败的象征。塞内加写道:“人们花费巨资,从不知名的国度里进口丝绸,而损害了贸易,却只是让我们的贵妇人在公共场合,能像在她们的房间里一样,裸体接待情人。”但无论如何,在丝绸之路的两端,都充满对于远方的渴望和幻想。

如同丝绸一样暧昧地展现人体的身姿,丝绸之路也以同样暧昧的方式在激发着更多的沟通形态。在整个历史上,丝绸之路最初被视为一条神奇之路,途中遍布龙和宝马的后代、猛兽和珍异之物,但随着帝国的交替和不断扩张,想象也在不断变化。佛教、景教以及一系列异国文化开始逐渐影响中国文化形态,直到1271年,马可·波罗成为了这条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人物。在这部充斥着真假难辨的资料的“行纪”里,马可·波罗充当了文化道路上的赫尔墨斯。作为第一个真正来自丝绸之路另一端的旅行者,他的著作成为了彼此重新构造想象的重要桥梁,以至于直到20世纪的小说家卡尔维诺也要借助他的口,来言说自己想象中的世界。

19世纪,现代的科学探索兴起后,关于丝绸之路的想象才开始逐渐获得祛魅,回归到了关于世界的普遍理解之中。同时,航海时代的全面扩张也让世界的远方梦想慢慢消弭。直到今天,丝绸之路不再是一个关于空间的神话。但是,关于时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获得叙说。当空间的神话被取消以后,历史又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新承载,我们不再需要远行者传来的神奇传说,但久远的记忆也足够支撑丝绸之路作为永不消失的梦想而继续存在,并成为合作共赢的基石。

张斌璐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文化和文学批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