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共享提升社会生产力
2017-05-21 06:01: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评论员杨于泽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文件的要旨,一方面是信息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是在2017年12月底前普遍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放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这既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共享,也包括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即政府部门之间的共享,从而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的目标。

政府信息本身是一种社会的、经济的资源,一旦整合起来、原则上向社会公开,它就能够为全社会所用。过去,我们忽视了政府信息的资源属性,把它当成政府内部决策工具,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有一个笑话说,官员可能比经济学家靠谱,因为官员掌握着经济学家所不掌握的信息。就是说,如果政府信息不公开,可能使经济学失去重要的研究资料。而一旦政府信息公开,就不只是使经济学家变得“靠谱”,而且市场基于靠谱信息可以真正实现配置资源的最优化。

所谓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就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国务院提出的标准是“一号一窗一网”,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这有一个前提,也是各级政府部门整合政务信息,实现政府信息的部门间共享。

实现政府信息互联互通,将带来政务乃至相关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以前的政府部门,往往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各自掌握的政务信息也未必数字化、上网,更难言及时共享。比如过去到房地局办理房产证,市民必须到民政局办理婚姻状况等证明。一旦政府信息整合成功,相关情况就由办事部门自己上网查询。市民不仅在本地办事免去各种奇葩证明,而且在外省市办事,也不必来回跑腿。

说它带来一系列变革,不仅仅是指群众可以少跑腿,更是指技术突破在各个方面带来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三次工业革命,都与技术上的突破有关,每次都使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人类生活从中受益。今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变革,也将彻底改变政务办理以及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比如最近公安部推出“团圆”系统,人们通过这个系统分享各地儿童失踪信息,这意味着打拐将形成全民行动,一个社会共治的趋势正加速到来。政府信息整合以后,可以在更广泛的层面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从企业角度说,新的信息环境推动改变生产经营模式,也可以推动新的商业模式、业态出现。

政府效率提高了,给人民带来的实惠是“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长期困扰人们的“奇葩证明”问题将迎刃而解。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不会是抽象的、说说而已的东西。正是三次工业革命,使住房、小汽车、高等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简单点是奢侈品变成日用品。现在政府效率提高必将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社会总产出,让我们得到更多实惠。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