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来,在国际关系舞台和全球治理领域,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倡议和理念,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给受诸多挑战困扰的世界带来新启迪、新活力和新希望。
这些理念和倡议秉承优秀东方文化底蕴,同时与时俱进地适应当今时代形势,彰显中国领导人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高度的文化自信。
着眼全局“中国药方”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从“天人合一”论到“万物一体”说,整体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这种整体观体现在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之中。“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的信念,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
从广袤亚欧大陆起步,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呈现整体发力的态势,从亚洲、欧洲到非洲、美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展现出参与的热情,使得“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超出预期。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反恐乱局、难民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尝试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法,但治标难以治本,且“副作用”令人叫苦。习近平主席开出的“中国药方”,则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为开拓全球经济治理新局,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面对当前世界安全领域挑战,他提出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着眼长远展现面向未来的大视野
以史为镜鉴当下,未雨绸缪谋长远,是习近平外交理念又一鲜明的东方特色。以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和平基因阐释中国所坚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呼吁国际社会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历史纵深感,增加了中国倡议、中国理念的说服力、道义感。
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美关系,共同打造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些着眼长远的外交倡议为中国处理各种双多边关系指明了方向,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
习近平主席为区域和全球发展繁荣所提出的方案倡议,同样展现出面向未来的大视野。对于亚太区域发展,他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应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而他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着眼于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繁荣。
和而不同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天下为公、有容乃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这一东方智慧在新时期中国外交中得到创新性继承:摒弃结盟对抗的旧思维,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则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创新与超越。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对国际关系生态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倡建的合作平台,可谓“海纳百川”。“一带一路”建设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如此广泛的包容性,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倡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区域的国家开放,目前成员国总数已达77个,同样见证着开放包容的东方智慧强大的吸引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习近平外交理念中的东方智慧,正在以润物无声的影响力、纾困解难的生命力、立己达人的道德力,为全球治理变革、为世界和平繁荣带来新的滋养。
源远流长的东方智慧,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脚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世界魅力。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