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营销炒作不要假扮成新闻
2017-06-02 09:18:00 来源:长江日报

□陈广江(山东职员)

5月21日,微博传出成都一高校43人的班级,出现了15对情侣,毕业之际在重庆一景区集体举办婚礼,8对还领取了结婚证。这一“新闻”在随后数天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和微博用户关注的焦点。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事实真相是:营销炒作、集体演戏。参与拍摄的一女生称,“其实这只是策划的活动而已,我是去配合演戏的”。(6月1日《成都商报》)

真相揭开后,沦为假新闻帮凶、浪费大量表情的网友们,瞬间尴尬得表情凝固,愤怒得跳脚大骂。当然,同样尴尬和愤怒的还有被骗的媒体记者,在抢新闻的时代,虽然常在“河边”走难免有“湿鞋”的时候,但此事还是再次暴露出某些媒体的不专业和不规范,自然会伤害媒体公信力。

涉事景区在宣传,策划公司在牟利,“情侣”们在演戏,连该毕业班班长的真实身份都是策划公司经理。面对如此真相,一手导演了这起假新闻的策划公司经理却说:“又不是我要他们发的,我又没喊人来采访我,是他们自己来的……你情我愿。”造假炒作者把所有责任一股脑儿推给了媒体。

商业炒作是技术活,有些无伤大雅的炒作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背诵某古典名篇景区免门票等。人们无法容忍的是造假,特别是夹带商业利益的造假,这也是互联网不可逾越的底线。“43人毕业班15对情侣集体婚礼”就是这种造假典型。

今天的网络生态早已走出了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初期阶段,但造假式炒作仍然到处侵占人们的眼球。新闻、营销分不清楚,当你以为自己是看一则新闻的时候,其实你被动参与了一场营销式炒作。新闻变得真假莫辨,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

快语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