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洁莹)在赵雷的《成都》红遍大江南北之时,东湖中学高中化学老师赵峰将原曲重新填词改编成《武昌》,唱尽了武昌的历史和美景。12日,赵峰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创作背后的故事。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历史的风雨;让我依依不舍的,辛亥革命红楼精神。在道路幽深的昙华林,欢乐凤凰舞姿婆娑;让我魂牵梦绕的,是光明和自由……”熟悉的旋律响起,赵峰清甜的嗓音将武昌首义故事娓娓唱来。
38岁的赵峰是个地道的武昌伢,“我小时候住在三道街,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武昌区读书。”后来,她大学毕业仍留在武昌区,在东湖中学任教,并获得了区学科带头人的称号。
今年4月招生季的时候,热爱音乐的赵峰把赵雷的《成都》改编成了《东中》,用在招生宣传中,颇受孩子们的喜欢。“5月13日,招生结束后,我突然想着何不填一曲《武昌》。”她想了想,决定从武昌的美景和历史入手,“小时候春游就是去红楼、黄鹤楼、农民运动讲习所,现在会带孩子去东湖绿道,我对武昌太熟了”。
“武昌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区,是辛亥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可以说在那个追求光明与自由的年代做到了‘敢为人先’。”赵峰说,想好第一句歌词后,后面的歌词一气呵成。“在我眼里,无论是充满艺术气息的昙华林,满载红色记忆的首义广场,碧波荡漾的东湖,还是科技与人文齐聚的汉街……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富强,洋溢着和谐。所以,写完整个歌词只花了2个小时”。
歌词完成后,赵峰自己录制了这首歌曲,将这份对武昌的热爱唱了出来。“没想到化学老师能把历史写成歌,还唱得这么好听。”高二(9)班的王子涵说,班上很多同学都会哼唱这首《武昌》,“我们都是武昌伢”。
《武昌》填词:赵峰
《武昌》填词:赵峰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历史的风雨
让我依依不舍的辛亥革命红楼精神
在道路幽深的昙华林欢乐凤凰舞姿婆娑
让我魂牵梦绕的是光明和自由
志在高山和流水东湖边放鹰台
长江边上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去
在百鸟吟唱的珞珈山我无法找寻你
武昌无法取代只有你
和我在汉街路上走一走喔哦……
直到街头华灯初上一路也不停留
你会拉着我的双手把这薪火传递相送
走到首义路的尽头坐在起义门的前头
和我在东湖的绿道走一走喔哦……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