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日子
2017-06-20 06:02:00 来源:长江日报

·文化符码·在技术的策应下,我们的肉身开始如云般漂浮并变化万端

文/张斌璐

云是一个秘密,你看,多少年来的神话和想象都和云相关。楚辞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你抬头看天,云常常是无穷的蔽障,云里是谁?不知道。云中谁寄锦书来?你抬头看云,云低头看你。和日月星辰不同,云是一个不确定的对象,多有观星知天的人,尽管云也常常作为天气的某种预表,但可靠性好像要低得多。所以文人如何谈云?世事如白云苍狗,随时变幻,神秘莫测,和命运一样难以捉摸,这是云在文化里的基本形象。

哪怕在技术时代,你坐飞机登上云层,看窗外茫茫云海,你说是祛魅了吗?其实没有。无论是从天空低头看云,或是在地上抬头看云,云始终是一个美丽的庞然大物,依旧在激发着人们的想象。无论科学如何来阐释闪电的成因,都难以打消一声炸雷给世界带来的惊惧感。云也是一样,千里暮云平的壮绝景观每每给人诸多联想。从而,云上的日子总像是人们追求的品质生活。

云,漂浮于半空,摆脱重力的影响,仿佛和大地彻底隔绝。从这点来看,云代表了一种境界,和世上的人相对而生。因此神仙要腾云而起,凡人修仙有成也会驾云而去,食五谷者驾不得云,因为五谷是长在地上的。腾云象征一种生命境界,足以摆脱人世间的羁绊,于是在神话里,一旦神仙触犯了道德禁忌,等待他们的惩罚便是贬下大地,从云里坠落下来。

云的故事到了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来云是人的对立面,但现在人开始制造云。这里并不是指人工技术制造的降雨云,而是我们开始把一种数据的整合技术称为“云”。

人一度是有限的,身体是人的界限。我们的思想、言说,一切都以身体为边界,最严重的惩戒是对肉身的摧毁。但一切总会变化,某个时刻,一种叫“云”的技术悄然而至,你发现你不必以你的肉身为界,哪怕你的影像,你的书籍,你的一切存储设备都消失无踪,可这些依然能在一个叫作“云”的地方存在着。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无比庞大,仿佛无穷无尽。在“云”里记载了你的所有记忆,你的一切行踪和行为,哪怕从你的记忆中都已经彻底消失,但不会消失在“云”里。

“云”技术的诞生,是将我们的肉身拓展到了云端之上,就目前而言似乎属于记忆的某种拓展形态,然而这终将拷问我们生存的终极意义。这是危言耸听吗?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被数据化以后,每一个新的数据产生,都在云端形成了一个对应的“云数据”,我们来想象一下,哪怕是多少年后或者相隔多远,你都能够取得这一数据,并且在一个新的时空里获得重现,这听来是令人兴奋的愿景,但也是使人闻而生畏的未来。假如人类就此在云端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么历史又会书写成什么样子?

云已经悄然落地,或者说,我们已经暗中腾云。在技术的策应下,我们的肉身开始如云般漂浮并变化万端。人在试图制造“云”的同时,实际上在重塑着人类的肉身,重塑人间的空间和历史。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没有什么时段比这几十年的发展更为快速和深远。假如人类征服了“云”,那下一步又将去征服谁呢?最后,谁又将征服谁呢?

张斌璐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文化和文学批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