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
2017-07-08 07:02: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韩玮实习生刘楚通讯员隋业辉王虎张静)7月7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线贯通,也标志着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在这项“超级工程”的建设中,武汉近20家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六成工程“武汉造”,创下了多个世界首次,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7日下午,记者电话连线身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现场的中交二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总工程师张洪。他心情非常激动:“从2010年12月开工至今,我们用近7年的时间将这一世纪工程变成现实,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张洪说,港珠澳大桥全线的创新点众多,尤其是岛隧工程,仅专利就有500多项,还有好几十项科研专题,运用了众多尖端的大型设备。

这座完全由中国独立自主设计并建造的跨海大桥,长55公里,由桥梁、隧道、人工岛连接而成,这一“超级工程”刷新多项世界纪录。

此次贯通的海底隧道,是当今世界上埋深最大、长度最长、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总长5.6公里,由33个管节组成,每节沉管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中交二航局承担了总长近一半的沉管预制,使用钢筋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而岛隧工程的监理和测量由中铁大桥院承担。

2016年9月底,港珠澳大桥桥梁段贯通。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九洲航道桥、非通航孔桥、珠澳口岸人工岛连接桥,占海上桥梁段建设的1/3。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每一项都是巨大挑战。

此外,武船重工为大桥提供了约占主桥用钢量三分之一的钢箱梁制造安装。

据了解,海底隧道贯通后,接下来中交二航局还将承担沉管隧道内的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安装,两个人工岛加上海底隧道长达7公里多的路面铺装将于今年底完成,力争今年底通车。张洪和他的团队还将继续坚守,直到工程通车。

工程通车后,一桥飞架三地,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形成。

幕后揭秘>>>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通讯员郑强摄

安装精度以毫米计焊接确保“滴水不漏”

今年5月2日,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合龙,安装到位。张洪介绍,这个长12米的最终接头主体由中交二航局牵头实施,除吊装外均由二航局负责,包括钢壳结构的加工,钢壳混凝土浇筑及沉放后的钢接头焊接、注浆。

最终接头重达6000吨,相当于25架空客A380的重量。其施工、吊装、沉放对接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工序,从加工到吊装持续时间长达大半年,安装精度以毫米计。

接头在水下安装成功后,要做到永久性滴水不漏,必须在15天内完成2.3公里长的对接口四周的焊缝焊接。焊接精度以毫米计,焊缝不能漏水,没有气泡。张洪形容,“堪比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焊接质量工艺。”

一天不通车,武汉测量队一天就不能停

港珠澳大桥测控中心负责人、中铁大桥院勘测院测量部副部长郑强介绍,这一“超级工程”,测量先行。“海上施工没有参照物,测量就好比海上施工的‘眼睛’,我们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中铁大桥院承担29.6公里主体工程的施工测量管理。郑强介绍,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上的线形非常漂亮,好似游龙,这背后的测量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中铁大桥院水下检测组的队员们,踏遍5.6公里的沉管海底隧道内部,完成测量精度达毫米级的“体检”。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他们每天的测量工作周而复始,一天不通车,测量就不能停。

水下检测组清一色80后年轻人,大部分来自武汉。有时为了保证沉管之间对接精度,将误差控制在几毫米之内,一天之内要进行上百次的海底测量复核。

郑强表示,在年底通车前,他们将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保证这一世纪工程的百年质量把好关。

(记者韩玮实习生刘楚通讯员隋业辉王虎张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