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设身处地急群众所急
2017-07-19 07:02: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评论员

部分市民生活用水难问题已多次在电视问政曝光。随着聚焦“‘四水共治’推进”,18日,它再次走入了公众视野。

客观而言,集中于生活用水上的二次供水问题有一定的动态性,也就是说,时间的推移及社区设施的老化,总不可避免地形成新的用水难群体。然而,曝光短片中的多个小区居民,却陷入了常年用水难、常年层层反映、常年忍受缺水无水状态的循环。

从现场来看,至少这些镜头曝光的用水难,相关部门相关领导是知晓的。即便如此,他们也坦承,所有眼前的应对措施都只是暂时的。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等,有的要等几个月,有的甚至还得等几年。

或许从行政办事流程、工作事项的排序上,这样的等待再正常不过,但对于吃不上水、用不了水的群众来说,他们恐怕一天也等不及,更何况,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为同样的情形困扰多年。

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总说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可一旦真遇到现实问题,处理的态度、方式又格外的生分、不近人情。炎炎夏日大汗淋漓洗不上澡,奔波劳累一天回到家喝不上水,对当事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各级政府各部门最需要加急处理的也是这些事。

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有多难呢?问题可能不在情况的繁复程度或技术细节。有没有急群众所急,有没有把解决群众困难摆在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才是用水难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