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南昌起义 确立武装起义方针
2017-07-25 07:02:0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蒋太旭

90年前,中共中央在武汉作出南昌起义决策。“当时形势的危急,决策的艰难,成立仅6年的中国共产党也由此从幼稚走向成熟,体现了其强大的自我调整和修复能力。”20日,党史专家、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周斌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白色恐怖笼罩

全国党员锐减八成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掀起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汉口八七会址纪念馆展陈的一份《大革命前后革命力量对照表》提供了血淋淋的数据:

大革命失败前后的短短数月间,全国共产党员由57900多人锐减至1万人,全国工会会员由290万人骤减至3万人,全国农会会员由915万人骤减至无法统计,几乎全部散失。仅广东省被捕者就有7563人,被处死刑、被屠杀者7896人,湖南省被处死刑、被屠杀者高达21353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危机有多严重,可以说是生死存亡。”汉口八七会址纪念馆讲解员荆菁说。

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使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发生了飞跃。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健告诉记者,1927年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明确提出独立建立军队,直到这一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迁汉,5月下旬,周恩来到达武汉,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情况才有所转变。

几经曲折

党在汉作出三项决定

今天江岸区天津路12号遗存着一幢三层西式公寓德林公寓。这里曾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维汉及中央秘书邓小平等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秘密住地,关于发动武装起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就是在这里酝酿形成。

荆菁介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5月至6月中旬,中共中央常委会连日开会,讨论对策,作为中央军事部长的周恩来两次提议在湖南组织武装起义,真正建立自己的军队,后因共产国际代表反对等原因,该计划未能实现。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夕,7月12日,中共中央进行改组,成立了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最高职权。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使得中共党内主张独立建军开展武装斗争的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宋健说。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立后,果断地作出三项决定:一是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二是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暴动,三是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以武装反抗反动派屠杀政策

武汉在中共建军史上贡献特殊

市党史专家赵晓琳介绍,1927年7月24日,中央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南昌起义。次日,周恩来离开德林公寓,在陈赓陪同下秘密乘船东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次军事行动是极端机密的,周恩来临行前,对邓颖超同样守口如瓶。

邓颖超后来回忆:恩来直到要离开武汉的时候,在晚饭前才告诉我,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去干啥,待多久,什么也没有讲,我对保密已成习惯,什么也没有问,我们只是在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

当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赵晓琳说,会议原定于7月28日召开,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交通受阻,许多外省代表未能及时赶来,会期只得一再推迟,直至8月7日。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赵晓琳说,这一文件精神也就是八七会议总的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八七会议后,以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代表,中共在全国各地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了崭新的革命武装——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