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就是一蔬一饭
本期周刊的封面人物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这位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认为中国历史是从“家”到“国”的,所以他专门用一本《良训传家》谈中国人的家训。
韩教授的访谈中涉及内容很多,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一句是——平民阶层也是有家训传承的,只不过可能是不成文的言传身教。
确实如他所说,并非只有富贵家庭才有家训,芸芸众生把做人的根本教育下一代,也是在传承家训。中国文化几千年传下来,传承者不仅有精英阶层,也有普通家庭。普通家庭常讲要本分做人,要敬畏天地,这些最质朴的训诫,也是最本质的,在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是共通的。
在韩昇看来,父亲在小时候教育他吃饭不能剩一粒米,告诉他农民是怎么种田的,粮食是怎么收割上来的,讲粒粒皆辛苦,这不也是一种家训?
与之类似,读书版介绍的海洋文化研究者盛文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小半岛上。他同样格外重视“家”对自己的影响——在上学前,他天天由父母带着出海,三人驾着刚够装下一家人的4米小船,白天打鱼,晚上归来。
因为人多鱼少,如今父母早已不再打鱼,渔人的很多精神却早已融入盛文强的血液之中。他说,海洋每天都是新的,所以农夫是按年过,而渔夫是按天过的。他还说,海洋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人,需要面对更为广阔的世界,也需要应对风云变幻的海上岁月,时刻担负起新异的经验,这也给他的写作带来独立的可能。
家训其实并不高深,它就在我们每日的一蔬一饭中。文/欧阳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