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出21种《诗经》植物
2017-09-17 07:07:00 来源:长江日报

芍药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通讯员伍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不少像蒹葭这样的植物,构成诗句审美意境的关键。然而3000多年过去了,今天许多人读到这些诗句时,脑中无法对应上这些植物的形象。80后画家介疾日前出版《诗经草木绘》一书,他辞去高校教职隐居山林,经过实地观察和请专家考证,用水彩画出了《诗经》里出现的21种植物,让《诗经》里的这些植物“活”了起来。

16日下午,介疾携新书在武昌长江书城时光书馆与武汉读者见面,他特意摘来一枝蔷薇花,现场画了一幅水彩的蔷薇。他说,他的书不仅是希望帮助读者轻松读《诗经》,还教大家如何自己动手画《诗经》里的植物。

介疾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是东北人、现居宁波,3年前到浙江嘉兴鸡笼山游玩,看到那里山水很美,于是辞掉了在吉林一所师范大学6年的美术教师教职,住进了当地一个由小学改建的院落里,院子里的人采花制作香皂、香膏和纯露。介疾说让他下定决心辞职的是“春暖花开”这个成语,东北没有春天,看不到花,而南方几乎每个季节都百花争艳。

介疾在山中过着采花、画画的生活,直到他的朋友、湖北美术出版社编辑张岩建议他利用在山中观察植物的便利,画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植物。介疾想到了《诗经》。他翻阅《诗经》,看到一个植物世界:绿竹、白茅、青梅、松柏、豆菽、荇菜、芍药、木槿……一开始介疾有些被自己的想法吓着,面对《诗经》这部中国文学源头的经典之作,自己的画是否配得上那些伟大的诗句?

好在介疾童年有在东北农村和爱种花的姥姥一起生活的经历,对《诗经》里很多植物是熟悉的。如榛,是东北可见的一种坚果;舜是木槿花,葑是大头菜,菽是大豆,蓷是益母草,芣是车前草。山里又有这些植物近在眼前。为了让这些《诗经》植物保有古风,介疾在水彩基础上,还兼用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注重画作的民族性。

介疾把画的21种植物分为7类,分别为草、药、木、谷、菜、花、果。每一类画3种植物,如草类画了蓬、葭、茅。书中为每一种植物绘画配上了《诗经》对应的诗句和雅致的解读文字,以呈现《诗经》之美、植物之美。出版前,出版社把书稿送到武汉农科院林果所专家董艳芳博士那里,请她以植物专家的眼光辨析、甄别。

介疾说,除了出版这本书,他还学习古人,把这些植物画到书签、花笺、扇子、手绢和衣服上。

荇菜

蒹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