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还说,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一、思想观念创新
1、“新青年下乡”是武汉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有力抓手,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与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有力抓手,对于推动立德树人,引领大学生亲近武汉、心仪武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引导大学生们先走下去、再干起来,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正确认识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同时在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增长本领,实现自身价值。
3、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将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带到农村、社区和企业,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同时,自觉接受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塑造高尚人格、增强“四个自信”,培养武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争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走下去”不能“变味”,反对跟风和形式主义。
二、行动实践创新
1、鼓励先探索试点,再推广成功经验。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实施结对帮扶,促进“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
2、举行“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推出“一堂红色党(团)课、一次革命遗址寻访、一次田间劳作、一批入户访民、一份调研报告、一份‘五大行动’菜单、一场思想分享会、一项特色服务”等“八个一”系列活动。
3、逐步向省属高校推广,组织省部属高校“新青年下乡”服务队与各区结对,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参与“红色物业”。
4、塑造“走下去”的武汉新风,为全市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提升干部群众精气神,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政策举措创新
1、组织4所市属高校48个学院107个班级,与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107个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
2、形成“一校一区、一系一乡、一班一村”的结对联系制度,以及“党委领导、团委牵头、高校主导、校区联动、青年参与”的工作格局,搭建起“校院+农村实践基地”教育平台,采取“集中活动+常态服务”模式。
3、在黄陂区创新“8531”思想教育模式,即建立8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设置5类“新青年下乡”实践导师、开展3个黄陂木兰大课堂、树立一批标杆。全区齐力保障,切实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4、组建“思政导师团”,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党(团)课讲出“象牙塔”,开到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老党员家中和田间地头,让学习有场境、有思考、有共鸣。
【武汉在创新】
今年2月18日,新华社播发消息《“新青年下乡”:武汉百余高校服务队进村助农》,报道武汉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情况。
2月14日,中国青年报以《百余支大学生队伍来到田间地头送科技、送服务武汉启动“新青年下乡”》为题,报道武汉启动“新青年下乡”活动情况。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称,“新青年下乡”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武汉实践”;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具体行动;是加强大学生国情社情民情教育、融入城市的育人载体。
(记者胡雪璇通讯员刘勋吴婷整理)
【舆论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