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网是振兴湖北网球的契机
2017-10-01 07:09:00 来源:长江日报

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高沈阳:

武网是振兴湖北网球的契机

记者高崇成

9月30日举行的武汉网球公开赛决赛现场,第二次来观摩武网的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高沈阳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与中网、上海大师赛一样,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的硬件设施同样是世界一流。

希望透过赛事看到城市文化传承

WTA超五巡回赛级别的武汉网球公开赛今年办至第四届,高沈阳认为,武网虽然比较年轻,但主办者非常用心和投入,而且办出了特色。不过,一个好的赛事,不仅办赛质量、服务、宣传等方面要做好,更应该在网球文化的积淀和城市文化在赛事中的浓缩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高沈阳说:“各地的球迷和媒体来到这里,他们也希望透过武网来看到承办赛事的城市的方方面面。这样就不单是办了一场比赛,而是城市文化的传承,对拓展和提升城市文化有非常大的作用。”

高沈阳表示,之前新华社与武网合作做了一个片子,李娜与WTA球星米尔扎游中山大道、推介武汉,点击率非常高。“新媒体融入到重要体育赛事来以后,带给人们很生活化的内容,可以迅速提升武网和武汉的影响。”

重振网球的努力可能远超想象

在中国网球的版图中,湖北武汉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曾经培养出了余丽桥、马克勤、潘兵、朱本强、李婷、李娜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但在李娜退役之后显得比较沉寂。

高沈阳说:“武网诞生以后,湖北省武汉市越来越重视网球,想要重振网球。比如前两天武汉体院就挂牌成立了网球学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都开始重新重视网球人才的培养,这其中包括优秀后备人才、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当然,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所花费的力气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需要体育和教育工作者沉下心来,把湖北武汉积淀的网球精神和内涵重新挖掘出来。”

高沈阳认为,举办高级别的武网是振兴湖北武汉网球的很好契机,年轻球员有机会在武网看比赛,甚至可以亲自上场比赛,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

条件好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2006至2010年,高沈阳任职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副主任,那时候李娜、郑洁、晏紫、彭帅等都是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人们往往只看到她们出彩的时刻,她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却没注意。她们早期都是在业余体校,条件艰苦,是本土教练共同努力,才把这么一批运动员推上了世界舞台,是中国网球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中国女子网球的新一代运动员,在训练条件、比赛条件等方面远远超过了李娜那一代。高沈阳说:“大家希望第二个李娜更早一点出现,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一个运动项目能够成就一个或者若干个优秀运动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李娜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应该更多把心思放在培养青少年人才方面,而不是放在赛场上。”

这次武网有12名中国选手参加资格赛和正赛的角逐,人数超过历届。在高沈阳看来,国内良好的办赛条件和办赛机会,确实为年轻选手提供了与高水平运动员学习接触、加速提高的更多机会。“但是,新一代网球运动员更需要珍惜。李娜她们当年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她们的排名和积分是在国际赛场一站一站真刀真枪拼出来的。现在,国内举办的WTA赛事越来越多,一些年轻选手可以直接参加这样一些高级别比赛,帮助她们提升积分和排名。余丽桥她们当年满手血泡也坚持训练,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这样的精神不能丢,否则很难出现第二个李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