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变好对李晓静一家来说,最直观的好处,就是遛娃有去处了。每天下午5时,李晓静会从单位步行回家,给孩子喂奶。还在哺乳期的她,虽然日夜繁忙,但状态看上去还不错。
9月27日傍晚回到家,晓静和孩子玩了一会儿,喂了奶又哼唱了几首儿歌。见时间还早,孩子又没什么睡意,晓静简单吃了饭就推着孩子出了门。出门耍,是孩子最爱的日常。
青山江滩就在家门口,“遛娃”有了好去处
从晓静家所在的八大家社区到青山江滩,大约15分钟的路程。孩子乌溜溜的眼睛充满着好奇,一路坐着都只是在东张西望,安静得很。偶尔咿呀两声,晓静就停下来和他说说话。
晓静的先生也在建设领域工作。同龄的两个人总会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这座城市各自最喜欢的地方。两个人的观点虽有些不同,但总有一个交集——青山江滩。
晓静的理由很简单,青山江滩漂亮,适合带孩子玩耍。
一路前行的过程中,这位参与了建设的新手妈妈介绍了青山江滩的独特之处:拿掉高墙,敞开怀抱,一个与市民亲近的坡地公园。
晓静说,整个青山江滩少有硬化道路,改以土坡、林地、草坡、透水地面、木制栈道为主。绿化面积占到八成,是目前所有江滩中绿化比例最高的。
到了青山江滩,晓静轻车熟路找到适合婴儿推车进入的入口。青山江滩的缓坡并不陡,推起来不会觉得太吃力。宝宝还不会走,只能坐在车里看。
已过秋分,空气中已有些凉意,那些曾经繁茂荫绿的杨树、柳树、槐树、梧桐树和果木已是落叶缤纷。不再是单一的绿,江滩的色彩更加迷人。落日时分,人们或林间漫步或静坐观江,享受着宜人的休闲时光。晓静从地上捡起形状各异的叶子拿给孩子当扇子摇,宝宝乐得咯咯地笑。
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心情也愉悦起来
江滩如绿带,将大江环抱,堤内环境也是大变样。晓静说,自己8年前来武汉,青山是第一个让她觉得亲切的地方,因为这里的街道和北方城市很像,横平竖直,可惜感觉不太有生机,特别是沿江的道路和楼房,灰扑扑的有些陈旧。
近年来,晓静参与很多项目的建设,她清楚地知道,环境对一个区域所带来的价值。
临江大道上,道路特有的红色沥青和人行道上的黄色盲道色彩对比强烈。晓静说,这个区别于其他道路的铺装材质其实是有讲究的。“这些材料不仅更加耐磨,而且非常透水,一般小到中雨,路面不会积水”。不仅道路功能得到加强,色彩的跳跃也让单一的道路变得有味道起来。
近一两年,青山开始海绵化改造,很多医院、学校、道路及社区都发生了变化。过去因下雨泥泞导致的狼藉,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清爽和便捷。
走在街头,城市色彩丰富起来。时常和街坊邻里聊天,晓静发现大家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纷纷认为环境变得优美,城区也显得更有活力了。
在参与改变中获得认同,实现自我价值
城市环境变好,对晓静一家来说,还有一点很特别,只有参与城市建设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收获体验,那就是自我价值的认同。
多年来,晓静和先生分别参与了姑嫂树路高架、青山江滩、东湖绿道等项目的建设。晓静说他们夫妻二人很有幸,能够参与改善城市环境,同时享受这一成果。
在参与东湖绿道项目建设时,晓静正怀着孕。单位的人怕她身体不适,让她没事少往现场跑。可东湖绿道,一个全新的项目,如何通过它的存在,留住武汉永远的瑰宝,晓静太想知道。一有“大事件”,她还是会去现场。
“好多人会说建设就意味着破坏”,晓静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为了给市民开放一个共享的最优质的生态空间,一冶在开辟郊野道的时候,克服了很多困难,比如为保护一片樟树林更改线路绕行。
如今,东湖绿道成了晓静一家人在节假日最爱去的地方。“徜徉绿道,享受美景,听游客褒奖,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觉得满足了。”晓静说,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她对这座原本陌生的城市,越来越认同,即便每天还是柴米油盐,可还是会觉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