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武汉籍世界冠军“摇篮”
2017-10-13 07:12:00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市民观察团成员参观武汉体育馆记者詹松摄

记者韩玮实习生陈桵

坐落在汉口中心地段解放大道上的武汉体育馆承载着不少武汉人的记忆。9日,长江日报市民观察团探访武汉体育馆。毛泽东主席曾在这个馆会见武汉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14位武汉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摇篮”的场馆,它即将进行改造和亮化,迎接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跆拳道比赛。

武汉最早的体育馆

借大型赛事升级

走进武汉体育馆,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所题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馆长张国华介绍,武汉体育馆始建于1956年,是武汉最早的体育馆,曾举办多次重大历史活动。1958年4月6日,毛主席曾在此会见武汉5000多名科学技术工作者。1979年冬,美国时任国防部长布朗也曾到访参观,并进行了体育活动。

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从这里先后走出了14位武汉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包括周继红、伏明霞、乔红、肖海亮等7位武汉籍奥运冠军,以及李娜、韩爱萍、童辉、田秉毅等7位世界冠军。市民观察团中有不少“老武汉”,他们纷纷表示武汉体育馆承载了太多记忆。“这个馆太了不起了,见证了湖北武汉乃至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堪称‘冠军的摇篮’”。

张国华介绍,为迎接2007年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对武汉体育馆整旧如旧的改造于2005年启动,2006年竣工。借城运会的契机,陈旧的武汉体育馆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焕然一新,不仅使用面积增加了3000平方米,还增加了多项现代化服务功能,成为一座集体育比赛、运动健身、专业培训、文体表演和综合赛事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体育馆。

运行10年再迎升级

将全面更换运动地板、亮化墙面

在张国华带领下,市民观察团成员边走边看,边听介绍,详细了解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武汉体育馆各项功能。

当日上午9时30分,体育馆主馆一层的8块羽毛球场地满满当当,近百人在打羽毛球。两边的看台上共有1686个可折叠收放的靠背座椅。张国华介绍,这片羽毛球场地将作为军运会跆拳道比赛场地。1444平方米的实木运动地板已经用了10年,打磨过两次,计划于2019年3月全部更换。按照国际赛事标准打造的专业运动地板有上下4层结构,可防震防滑,人在上面运动不用担心膝关节和踝关节受伤。

除更换地板,主席台及东、西看台的活动座椅都将进行改造加固。

与主馆相隔不远的乒乓球馆内共有6张球台,一名教练正在手把手教一个5岁男孩打乒乓球。军运会比赛期间,这里将成为运动员热身场地。

从楼梯上至主馆二层,大家发现还有玄机。楼上还有两块羽毛球场地,也可转换成4块跆拳道训练场地。另外,还有3块“三打三”的篮球场地。张国华介绍,场馆的功能充分体现“一馆多用,交叉错时”。今年国庆期间,篮球场地上还承接了64桌国际象棋比赛,平时也曾用于青少年体育舞蹈场地。据悉,军运会期间,篮球场地将成为赛前备用场地。

张国华拿出一张武汉体育馆墙面亮化改造效果图。在灯带的装饰下,武汉体育馆外立面熠熠生辉,为武汉的夜景增添色彩。据介绍,10月份即将完成武汉体育馆改造方案的报审和立项,并计划启动外墙清理及亮化工程。2019年5月前,还将完成裁判室、运动员等候区、兴奋剂检查室、称重室、计分区等功能用房的装修改造,增加新风系统。

张国华表示,这次借军运会之机,武汉体育馆硬件和功能将再次升级,并为赛后的全民健身提供更多选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