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外记者走进故宫记者柯立摄
14日,参与十九大新闻报道的中外记者走进故宫博物院,了解中国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具体举措。长江日报记者与法新社、日本《东方新报》、韩国广播公司等40多家中外媒体记者一起,实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故宫焕发的生机活力。
记者们第一站走进位于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的“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由于养心殿的古建筑需要修缮,故宫博物院制定了一个五年维修保护计划,以“修旧如旧”的传统修缮方式,力争最大限度地将此区域恢复原貌。故宫依托于养心殿专题研究的学术成果,借助于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人机交互等科技,弥补养心殿暂时无法接待观众的遗憾。
第二站是故宫博物院2017年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览以北宋王希孟的名画《千里江山图》为中心,系统梳理、展示了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展览于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在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共展出86件套文物,以故宫的山水画珍藏为主,并展出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的藏品。
第三站是故宫与匈牙利博物院合作举办的“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中国台湾中时电子报记者王铭义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心态很开放,善于开展国际合作。
采访中,中外记者们纷纷为故宫通过高科技兼顾文物保护和发掘文物历史价值服务大众的做法点赞。故宫精美别致的文创产品,更是受到追捧。澳亚卫视记者李一鸣买了“御膳房”的冰箱贴,她说:“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小而美,非常有创意。故宫的文化创新,让我一下子明白,什么叫大国的文化自信。”
全美电视台记者陆昱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参观故宫及故宫系列文创作品,最深的印象是中国在保护文物这块做得越来越好,而且把古代文化传统精髓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有一种让观众身临其境、似乎返回到历史沧桑中去的直接感触。故宫探索数字化技术用于文物保护,做得很成功,今天的参观让我从内心深处,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有更好的认识,在传播中华文化这一块,有更大的信心。”
(驻京记者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