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秦博昱在武汉求学的第五年,从收到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起,她就与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七月,秦博昱在微博上看到“百万大学生留武汉”政策的相关报道,就对这些政策上了心,可是这些消息零零散散,有些消息是道听途说,秦博昱希望能找到一个既全面又权威的消息发声渠道。从微信上看到“认识武汉”公开课开班的消息后,秦博昱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了武汉轻工大学。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在武汉待了五年,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城市面貌就让人眼花缭乱,对这座大踏步发展中城市的精神内核,我就了解得更不深刻了。”从武汉大学辗转到武汉轻工大学,秦博昱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幸好有‘认识武汉’这样的公开课,让我在这里读懂我的第二故乡。”
“大学生落户、最低工资标准和优惠购房这些政策都直击痛点,直接解决了毕业生留在武汉的后顾之忧。”王桐是武汉大学研二的学生,正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在找工作的档口,武汉推出了这一系列政策,这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增强了我对在武汉扎根的信心。”
两年前,还在重庆大学念本科的王桐参加了武汉大学主办的夏令营,在东湖湖畔住了一晚之后,就爱上了武汉这座城市。她觉得“武汉的夜晚很迷人,武大的学术氛围很浓厚,武汉的一切都很吸引人留下来”。
王桐了解的武汉,都是通过身边的老师同学的口耳相传感受到的,她觉得这样的了解不够深刻,也不够接地气,所以课余时间会跑许多城市文化类的讲座。“对于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我了解得很多,但是缺少一个了解政策的渠道,‘认识武汉’这堂公开课简直是我认识武汉的‘及时雨’。”
同样坐了两小时车赶来“蹭课”的还有华中师范大学研一的学生覃宏吉,覃宏吉是恩施人,因为骨子里的乡土情结,他早早地就定下了在武汉扎根的目标。
“认识武汉”公开课让他收获良多,以前对于武汉的了解,仅限于购物、美食这些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次的公开课,他系统地了解了武汉的发展历程、战略地位,也得到了很多就业和住房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我们常规课堂上学不到的,非常实用,希望以后能多开点这类课堂或者讲座。一方面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对武汉的认同感,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武汉,建设武汉。”他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