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记》四部剧目合称“临川四梦”,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学价值和深厚的哲学思想成为戏剧舞台上的标杆之作,也是剧作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2017年4月20日起,上海昆曲团在武汉剧院连演四场,吸引了众多“昆虫”冒雨赶来入“梦”。首场《邯郸记》演出接近满场,观众中不少都是年轻人,大多都是由《牡丹亭》爱上昆曲的粉丝。第二场由沈昳丽主演的《紫钗记》人气更旺,“昆虫”们不仅有本地戏迷,还有从北京、上海、长沙组团而来。一位“昆虫”因故不能看全四场大戏,通过网络直播看到《牡丹亭》的现场演出片段,她直言说:“真是感动到想哭,谢谢你们弥补了我的遗憾!”
热心戏迷帮萧雅解难题
2017年12月8日晚,著名尹派小生萧雅和浙江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合作的越剧《盘妻索妻》在武汉剧院上演。下午,剧组正在武汉剧院走台,但合成器突然发生故障。离演出只有3个多小时了,维修怕来不及,临时调设备也有难度,怎么办?情急之下,萧雅一边四处联系,一边尝试着联系了一位相熟的武汉戏迷。这位戏迷紧急发动票友们一起想办法,不仅找到了设备,还特意去买了不同型号的连接线,免费借给剧组用。好在剧组临时租借的设备赶在演出前就位,演出正常进行。但武汉戏迷们的热情和高效,让萧雅特别感动。“都说武汉是戏码头,武汉的戏迷懂戏,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这么多年来,每次来武汉演出都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脸,你唱好了,他们会疯狂地给你鼓掌、拥抱你。这次真的是太感谢他们了,虽然很多戏迷我都叫不上名字,但有这样好的戏迷在,我来武汉演出很安心!”
“国学少年”戏曲课上变小粉丝
2017年4月21日上午,来自东方红小学的10多位同学,在上海昆剧团的戏曲演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化妆、穿戏装的造型过程。穿着高底靴的武生张艺严,在服装师的帮助下穿上层层叠叠的水衣、护领之后,才能穿上戏装,孩子们一边看一边笑:“穿衣服还要人帮忙啊!”但张艺严穿戴完毕,再扎上威武的大靠,孩子们一下惊呼起来:“哇,太好看了!”纷纷扑过去要求合照。7岁的刘佩希小朋友看得目不转睛,还仔细记下了头纱、靠旗、蟒等名词。“很好玩,也很漂亮。老师说勒头很难受还会吐,觉得他们太辛苦了!”(记者王娟)